內蒙古專才跨境到港大上班 冀成大學教授 惟無意落地生根
香港移民潮下「人手荒」問題惡化,政府早已積極推出ASMTP專才計劃,冀為港注入新動力、提振勞動力市場。事實上,香港工作深圳居住成為許多內地來港「打工仔」的選擇,來自內蒙古的張小姐是其中一份子。
探討脫赤之道 增值稅是否為解方
香港正面臨「財政赤字」狀況,2023年至2024年度的預計綜合赤字為1016億,財政儲備在2024年3月底預計為7332億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積極研究對應方案,當中包括考慮實施資產增值稅。資產增值稅是對買賣資產所得的利潤而徵收的税項。香港被譽為「國際金融城市」之一,擁有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計劃「流岀」,引發各界對稅制改革的回響。
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 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憑「自家繁殖問題賣家」 榮獲優異獎項
消費者委員會主辦的「第23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頒獎禮,在2023年11月9日完滿結束。當中合共42家新聞機構、社交平台及大專院校參與,共有373份作品參賽。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同學憑「自家繁殖問題賣家」獲「大專院校新聞獎」優異獎項。
機管局空難演習熟習緊急程序
香港機場管理局(下稱機管局)在2023年11月9日淩晨2點至8點進行了一年一度的空難及救援演習,是次演習模擬香港航空一班A320 人數為120人(114名乘客和6名機組人員)由沖繩飛往香港的航班,在回港期間因引擎故障在降落時需要緊急著陸,緊急著陸期間因引擎和地面發生摩擦,因而造成53人受傷2人死亡的空難。演習超過1000人參與,當中包括消防人員、保安、警察、學生記者和扮演傷者及家屬的市民。
旅遊業掙扎求存 疫時急應變 疫後守業難
旅遊業本是香港主要經濟支柱,無奈新冠疫情肆虐後,機場旅客人數銳減,訪港旅客由2019年的5,500萬人次,急跌至2020年357萬人次,2022年只剩下不足605萬人次。香港旅遊業比重佔本地生產總值(GDP)已由2018年的4.5%持續下跌,加上新冠疫情夾擊下,跌至2020年只佔3.2%。
要「走塑」 不「走數」
隨著全球積極推動各種環保法案,立法會通過《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4月22日實施第一階段管制,包括禁止商戶銷售及提供發泡膠餐具、飲管、膠刀、膠叉等,亦會禁止食肆向堂食顧客提供即棄膠杯和即棄塑膠食物容器。雖然「走塑」是全球社會追求環保的大方向,但本港各方持份者又如何應對這項新政策?
香港經濟和投資環境的多維度分析
香港近日一個D字的單字車牌以2020萬元拍賣出,成為一時佳話,也反映香港經濟未必是一面倒的看差。事實上,對於香港的經濟和投資前景,或也可以多維度(Multi-dimensional)進行分析,現試以Dimension首個字母D字的一系列英文詞匯,作深入探討。
BEESG 保育生命 把蜜蜂帶回大自然 讓企業發揮ESG責任
雖然置身香港這個石屎森林,但市民遇然都會遇上大自然的足跡。有時候,我們會讀到市民郊遊時誤闖蜂群的資訊,又或見過蜂群在民居築巢。作為與大自然同呼同吸的都市人,蜜蜂和黃蜂對港人來說都是常見昆蟲,但很多人卻對牠們的生態與人類關係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