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心 林詠兒攝)

記者: 鄧惠心 林詠兒 范紫雪 林雪瑩

    香港經濟因疫情關係嚴重受到打擊,許多公司對聘請僱員的需求都大大減少。而在第四波疫情開始爆發後,勞工市場更是雪上加霜。2020年10月至12月期間,失業人數錄得逾二十四萬人。面對就業前景困難,有缺乏經驗的畢業生,寜願投身創業行列,希望能開拓新出路。

  疫情引致社會購物風氣低迷,使實體店生意受打擊,零成本的社交媒體成為年輕人創業首選的平台。但依靠著社交平台的網店容易受到質疑,例如:貨品的來源,以及產品的真假等等。網店是否為年輕人創業的唯一出路,而實體店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放棄穩定收入 勇敢創業 

疫情下,打工仔飯碗難保,更何況作為一位剛剛踏入社會的畢業生?經營家品雜貨店的Sam是香港恒生大學畢業生,去年他在葵興的工廠大廈開設了一家店舖,專門售賣家品電器,同時亦有運用社交媒體開設網店。畢業之後,他曾收到不同公司的邀請,月薪逾2萬元。但他沒有像其他畢業生那樣,找到一份安穩又厚薪的工作。

Sam表示:「年輕人可以在年輕的時候,拼搏一下。我不想只是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做一輩子的打工仔。」而基於疫情在香港肆虐的情況下,他認為:「為保安全,大部份香港人會有較多的時間留在家中,加上限聚令,減少了香港人外出吃飯的習慣,從而使更多人喜歡自己做飯。」就是這個原因,令他萌生出開設一家售賣家品雜貨店的念頭。而在實習期間,偶然的機會下,他認識到一家專門經營家電批發的公司,從而使他能夠將創業的想法付諸行動。

經營困難重 竭力轉危為機

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再加上疫情肆虐,令經營難上加難。Sam坦言:「由於自己是創業新人,許多問題都未能顧及到。」他曾經因擺放易拉架而遭到票控及罰款,金額大約佔租金四分之一,令他在開業初期就已經遇到挫折。Sam提及到,聖誕節期間,不少公司會購買大量耳機、攪拌機、氣炸鍋,用於公司年會獎賞活動,導致出現大量訂單,但受疫情影響貨品供應出現短缺,令店舖貨品不足以應付,唯有四處奔波,尋找貨源供應。」

他表示:「經營一盤生意,不但要有營商頭腦,還要有危機意識,要對付明刀暗槍。」Sam曾經試過因為將產品售價調低,較同行優惠去吸引客人,卻遭受行家投訴。並且,不時有同行上來比較產品類型和價錢,裝顧客問有關產品的來源和成本價。

疫情期間,thisEC的店面較為冷清。(林詠兒攝)

疫情下 實體店和網店融為一體

受疫情影響,實體店裡人流較少,光靠實體店收入根本入不敷出。Sam在朋友介紹下,利用Carousell拍賣網來開設網店。他指:「由於實體店位置隱蔽,店舖的口碑一直都靠顧客們的口口相傳和朋友介紹,不是太多人知道。所以就想通過拍賣網,增加多一條銷售渠道,順便可以為店舖宣傳一下。」

並且,在Sam於拍賣網投放廣告後,網店的點擊量和瀏覽次數增加了,生意額也有明顯增加,上升了約20%左右。另外,在農曆新年,店舖的人流少之又少,因此只能通過網店來吸引顧客。在此期間,大約有四成人在網上查詢後,會到實體店內看看相關的展示品,然後再下單。

消費者網購易受騙

        疫情期間大家都會減少外出,避免到人多擠迫的地方。導致越來越多人選擇網上購物,既可以減低感染的風險又方便。消費者David是一名「上班族」,偶然在網上看到thisEC專頁後,發現其實體店位於公司附近的工業大廈裏。此後,他偶爾會趁著空閒時間到店內購物,並與老闆Sam成為朋友。

       David受訪時也坦言:「雖然網上購物非常方便,但不能親身選購很難揀選到心宜和合適的貨品。」他因曾經歷網購騙案,故對於網店一直存有戒心,並道稱:「此後如非必要,也不太願意選擇網購。」

後疫情時代 營商新常態

        創業除了需要頭腦和金錢,需要的更是無限毅力。Kelvin是一位從事媒體行業的工作者,他在四年前成立了自己的媒體工作室,工作時間比較彈性,以主持節目、網頁製作和錄音居多。Kelvin認為:「近年創業變得比以前簡單,只要有網絡再動動手指就能零成本開設網店。」創業成為時下年輕人的熱門出路之一,而吸引年輕人放手一搏,大多數都因為不願意被一份平穩工作所束縛。

        不過由於受疫情影響,經營都變得艱難,不論網店或實體店都難以維持。他坦言:「經營網店成本雖低,但網店眾多,往往難以突圍而出。」疫情期間實體店的人流大大減少,拓展網購市場有一定的必要性。不過網購市場的發展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實體店仍是主要的購物渠道。

Kelvin 認為現時創業較以前簡單,只需要運用社交平台。(鄧惠心 林詠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