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了的滑板「熱戀期」
傳統以來,滑板往往被視為一種壞孩子運動,充斥著負面形象。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雖然東京奧運結束,但今屆新增的滑板比賽卻被譽為最能體現奧運精神「和平、友誼」的項目,贏盡了全世界的心,引起各方關注。這種充滿街頭文化的運動,亦慢慢滲入香港社會,再度掀起一場「板仔、板女」熱潮。
疫下SEN學習難 學校給予支援更難
疫情下的第三次文憑試在4月22日開始。因應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教育局於1月20日宣佈,所有中學生從該月24日起暫停面授課程。本屆特殊學習需要學生(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簡稱SEN)整個高中生涯都在疫情下度過,學習不免遇到不少挑戰。目前政府現行政策是採用「雙軌制」,讓有嚴重或多重殘疾的學童入讀特殊學校;其餘則盡量入讀普通學校,讓他們與普通兒童相處,從而充份獲得教育上的裨益當前。
兒童精神科年增逾萬新症 疫情令資源不足情況雪上加霜
新冠疫情肆虐,醫療系統超出負荷,而精神科則更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兒童精神科。根據醫管局在2021年的數據顯示,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錄得11069宗新症。學校社工在網課下作用大打折扣,使兒童精神問題難以追蹤,情況令人憂慮。而逾萬兒童青少年新症中,非緊急新症的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年多,眾多家長求助無門。同時,新症輪候人數呈上升趨勢,2020/21年度錄得1395宗,與2017/18年度的1146宗相較上升兩成。
食肆疫境出招 港式雙餸飯大行其道
新型冠狀病毒持續接近三年多,不少打工仔被逼放無薪假期,在收入大減的處境下 ,他們花費的一分一毫,都要用得其所。加上不同企業推行在家工作的情況下,外賣的需求亦開始增加。同時,政府為了減少市民的社交接觸,一度制定了一系列防疫措施,當中包括六點後禁止堂食及收緊堂食人數,因此部份餐廳選擇改為經營雙餸飯店,望取得一線生機,在全港各區掀起一股「雙餸飯熱潮」。
第五波陰霾消退 飲食業疫後反彈
隨著第五波疫情消退,本港經濟漸見改善,一度受重創的飲食業,亦見起息,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飲食業五月份現時動向指數報58.4,較四月份56.7有所回升,其他界別如商業服務以及進出口貿易都有所改善,可見隨著限聚令放寬,個別行業經營情況出現轉機。
援助金審批資格嚴苛 失業者盼遠水能救近火
本港在第五波疫情過後,政府統計處發表了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2022年2月至4月的5.4%,微跌至3月至5月的5.1%,失業人數亦由高峰時回落至19萬人。然而在第五波期間,各行各業都大受影響,政府推出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支援受影響行業,包括「臨時失業支援」計劃,為疫情下開工不足人士提供一筆過一萬元的財政支援。經過本報了解,有被訪者認為此計劃申請資格嚴苛,未能覆蓋大部分行業,以及有需要幫助的市民。
第五波疫情退卻 市民抗疫實錄
雖然香港第五波疫情後,確診人數有所下降,由最高峰單日新增接近六萬宗,回落至七月上旬的數千宗。但疫情傳染性高,已令不少市民相繼染疫,本港醫療系統一度面臨癱瘓,不少病人塞滿醫院,疫情高峰期,有求助熱線沒有人接聽。這段期間,確診市民,究竟如何與未確診的家人「共存」呢?記者訪問了病後痊癒的市民,了解他們當時的狀況和心聲。
疫苗通行證推出 港府冀再提高接種比率
為防止新冠疫情擴散及提升疫苗接種率,政府早前推出「疫苗通行證」防疫抗疫措施。由2022年2月24日開始,所有12歲以上人士進入指定場所,如餐廳、健身中心、美容院,體育場所等等,都需要根據疫苗通行證的接種時間表,接種相應的疫苗數量,究竟疫苗通行證成效有多大?為何有個別市民對接種仍然遲疑?本報記者了解過。
美通脹再破高位 專家:保守避險以靜制動
美國勞工部發佈的數據顯示,當地通脹率達到40年來最高水平,5月份同比增長了8.6%,消息公布後,港美股市均急跌。美國繼續加息抗通脹,本應利好本港外資銀行股。可是疫情拖累下,專家較早前接受本刊訪問時指出,不投資反而是最佳避險方法。
全港首間校園迷你水母館 助學生全人發展
看到水母這種看似可愛,但近距離接觸卻可能會被螫傷的海洋生物,不少市民或會敬而遠之。不過,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早在幾年前已開始挑戰飼養水母,為這種漂亮又神秘的生物,成立了「水母飼養計劃」,推廣海洋保育。然而在疫情下,不少商戶及主題樂園都需要關閉,這個計劃又是如何能夠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