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 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憑「自家繁殖問題賣家」 榮獲優異獎項
消費者委員會主辦的「第23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頒獎禮,在2023年11月9日完滿結束。當中合共42家新聞機構、社交平台及大專院校參與,共有373份作品參賽。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同學憑「自家繁殖問題賣家」獲「大專院校新聞獎」優異獎項。
機管局空難演習熟習緊急程序
香港機場管理局(下稱機管局)在2023年11月9日淩晨2點至8點進行了一年一度的空難及救援演習,是次演習模擬香港航空一班A320 人數為120人(114名乘客和6名機組人員)由沖繩飛往香港的航班,在回港期間因引擎故障在降落時需要緊急著陸,緊急著陸期間因引擎和地面發生摩擦,因而造成53人受傷2人死亡的空難。演習超過1000人參與,當中包括消防人員、保安、警察、學生記者和扮演傷者及家屬的市民。
旅遊業掙扎求存 疫時急應變 疫後守業難
旅遊業本是香港主要經濟支柱,無奈新冠疫情肆虐後,機場旅客人數銳減,訪港旅客由2019年的5,500萬人次,急跌至2020年357萬人次,2022年只剩下不足605萬人次。香港旅遊業比重佔本地生產總值(GDP)已由2018年的4.5%持續下跌,加上新冠疫情夾擊下,跌至2020年只佔3.2%。
要「走塑」 不「走數」
隨著全球積極推動各種環保法案,立法會通過《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4月22日實施第一階段管制,包括禁止商戶銷售及提供發泡膠餐具、飲管、膠刀、膠叉等,亦會禁止食肆向堂食顧客提供即棄膠杯和即棄塑膠食物容器。雖然「走塑」是全球社會追求環保的大方向,但本港各方持份者又如何應對這項新政策?
BEESG 保育生命 把蜜蜂帶回大自然 讓企業發揮ESG責任
雖然置身香港這個石屎森林,但市民遇然都會遇上大自然的足跡。有時候,我們會讀到市民郊遊時誤闖蜂群的資訊,又或見過蜂群在民居築巢。作為與大自然同呼同吸的都市人,蜜蜂和黃蜂對港人來說都是常見昆蟲,但很多人卻對牠們的生態與人類關係一無所知。
街頭busking 作樂不願停
以音樂作街頭表演(Busking)在市區如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甚至走遠一點到赤柱一帶都隨處可見,的確,香港街頭藏著不少「好歌喉」。在銅鑼灣東角道有一班年輕人busking,吸引一班觀眾,不論男女老少都停下腳步欣賞,場面熱鬧,他們是2016年成立的街頭音樂聯盟--City Echo。
杜琪峯接受<<恒傳感言>>專訪: AI融入電影業 科技發展開拓無限未來
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節目,早前邀請到電影業界殿堂級人馬--杜琪峯導演擔任嘉賓,討論香港電影業發展,分享他在AI熱潮下,對科技發展的看法。
五百年一遇黑雨多區水浸 打工仔質疑何謂「必要人員」? 工會:應直接宣布停工
黑雨侵襲本港,引發多區連日水浸,交通嚴重受阻。港府於九月八日宣布,「極端情況」將會延長,並至少維持至當日午夜十二時,所有日校停課。勞工處提醒僱主,除必要人員外,不應要求僱員返回工作地點上班,惟此舉引發多個工會及政黨不滿,質疑有關指引含糊不清,將勞工安全置身法外。本報記者亦曾到水浸重災區之一的黃大仙視察,有商戶表示,極端情況當日仍有開舖查看情況及點算損失。另有居住黃大仙的打工仔認爲港府指引不清晰,對「必要人員」定義模糊。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表示,政府應訂明「非緊急工種」,並發出停工指引代替非必要人員不應上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