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案升逾四成 執法難 料數字或再升
本港過去幾年失業率屢創新高,金融犯罪案有上升趨勢。保安局表示,去年上半年金融詐騙案超過一萬二千宗,較對上年度同期上升近42%,涉及金額高達21億港元,其中七成涉及網上騙案。當中求職騙案、投資騙案、電話騙案以及網購騙案錄得升幅最爲顯著。
本港過去幾年失業率屢創新高,金融犯罪案有上升趨勢。保安局表示,去年上半年金融詐騙案超過一萬二千宗,較對上年度同期上升近42%,涉及金額高達21億港元,其中七成涉及網上騙案。當中求職騙案、投資騙案、電話騙案以及網購騙案錄得升幅最爲顯著。
疫情下港人缺乏消閑好去處,在炎熱的夏天,有不少市民選擇以水上活動消暑,帶動本地獨木舟熱潮。不過較早前曾出現惡劣天氣,西貢白沙洲有市民進行水上活動時發生意外。事發前,天文台早已發出雷暴警告,呼籲市民避免進行水上活動,但有市民仍然忽略安全問題,最終九人墮海一人留醫不治。事後記者到西貢鄰近海灘觀察,發現有市民沒有主動穿上救生衣。
近年來毒品案被捕者有年輕化趨勢,跟據教聯會早前問卷訪問213名中學教師發現,四成教師指學生曾涉及毒品相關行為,當中24%指學生曾販毒、分別近一成則指學生找人帶貨及販賣毒品,情況備受關注。
政府由去年9月30日起,進一步擴大疫苗注射年齡範圍,至五到十一歲兒童。政府發言人較早時表示:「隨着學校開學及疫情升溫,以及考慮到兒童一旦染疫後死亡和重症的風險,有必要儘快進一步提高兒童的疫苗接種率。」另外,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曾指出,大約有6萬8千名5至11歲兒童未有接種新冠疫苗,因此希望讓家長有足夠時間帶子女接種疫苗,又認為家長應為子女提供保護,帶同他們去接種。
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於2022年 10 月 27 日舉辦題為「國家安全與香港」座談會,邀請香港特區政府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女士主講。會議由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主持,副院長趙應春教授擔任司儀,與會人士包括校長何順文教授、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傳播學院師生,以及其他學院教師等嘉賓出席。
在新冠疫情下,本港幼兒教育行業面臨前所未有挑戰。期間,移民潮出現、2021年更創新低只有 3.7 萬人出生導致適齡學童人口下跌,加上幼稚園縮班甚至殺校潮,近半受訪幼稚園反映報讀學前班人數減少,平均下跌四成;據教育局資料,本港近期出現一個學年有 17 間幼稚園停辦情況。幼兒教育行業萎縮,市場對幼師需求相應下降,就讀幼教的學生找工作機會難度大增。在讀幼教學生,以及業界人士均認為,要在幼教行業生存,必須擁有多項技能傍身,同時冀望得到政府適切支援。
受第五波疫情影響,曾一度嚴重影響本港食物供應鏈。早前不少跨境貨車司機染疫,大量運菜貨車滯留口岸,令菜價飆升,甚至出現「搶菜潮」,新鮮蔬菜大幅加價四至六成,雖然價格近日已從高位回落,但市民大眾仍然關注本港新鮮蔬菜的供求問題。目前,香港98%蔬菜依賴入口供應,業界正面對重重挑戰,雖然在城市化發展下,農業式微屬正常現象,但事關整體社會可持續發展,有環保團體表示香港農業發展應得到更多關注。
新冠疫情肆虐,醫療系統超出負荷,而精神科則更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兒童精神科。根據醫管局在2021年的數據顯示,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錄得11069宗新症。學校社工在網課下作用大打折扣,使兒童精神問題難以追蹤,情況令人憂慮。而逾萬兒童青少年新症中,非緊急新症的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年多,眾多家長求助無門。同時,新症輪候人數呈上升趨勢,2020/21年度錄得1395宗,與2017/18年度的1146宗相較上升兩成。
新型冠狀病毒持續接近三年多,不少打工仔被逼放無薪假期,在收入大減的處境下 ,他們花費的一分一毫,都要用得其所。加上不同企業推行在家工作的情況下,外賣的需求亦開始增加。同時,政府為了減少市民的社交接觸,一度制定了一系列防疫措施,當中包括六點後禁止堂食及收緊堂食人數,因此部份餐廳選擇改為經營雙餸飯店,望取得一線生機,在全港各區掀起一股「雙餸飯熱潮」。
隨著第五波疫情消退,本港經濟漸見改善,一度受重創的飲食業,亦見起息,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飲食業五月份現時動向指數報58.4,較四月份56.7有所回升,其他界別如商業服務以及進出口貿易都有所改善,可見隨著限聚令放寬,個別行業經營情況出現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