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在家工作新經濟模式 成世界趨勢

新冠疫情持續接近4年,打工仔的工作模式都轉變不少。由於疫情肆虐一段長時間,"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模式在香港甚至全球流行,成為新經濟趨勢。不少香港企業開始採用這個新興工作模式,即使疫情稍有好轉,仍有不少員工早已習慣在家工作。

適齡學童數目 持續下跌 幼兒教育工作面臨挑戰

在新冠疫情下,本港幼兒教育行業面臨前所未有挑戰。期間,移民潮出現、2021年更創新低只有 3.7 萬人出生導致適齡學童人口下跌,加上幼稚園縮班甚至殺校潮,近半受訪幼稚園反映報讀學前班人數減少,平均下跌四成;據教育局資料,本港近期出現一個學年有 17 間幼稚園停辦情況。幼兒教育行業萎縮,市場對幼師需求相應下降,就讀幼教的學生找工作機會難度大增。在讀幼教學生,以及業界人士均認為,要在幼教行業生存,必須擁有多項技能傍身,同時冀望得到政府適切支援。

[搶菜潮] 內地輸港供應不穩 本地農業藉此彈起?

受第五波疫情影響,曾一度嚴重影響本港食物供應鏈。早前不少跨境貨車司機染疫,大量運菜貨車滯留口岸,令菜價飆升,甚至出現「搶菜潮」,新鮮蔬菜大幅加價四至六成,雖然價格近日已從高位回落,但市民大眾仍然關注本港新鮮蔬菜的供求問題。目前,香港98%蔬菜依賴入口供應,業界正面對重重挑戰,雖然在城市化發展下,農業式微屬正常現象,但事關整體社會可持續發展,有環保團體表示香港農業發展應得到更多關注。

港性文化保守 校園性教育脫離現實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拖手就會有BB」是無稽之談。不過網民熱烈地討論的安全期、體外射精等避孕方法,卻被不少人誤解。非牟利組織「青躍」指出,近年未婚懷孕個案急升。33%初中生和34%高中生表示,使用體外射精作為避孕措施;29%初中生及35%高中生則以計算安全期作避孕。種種跡象顯示,香港性教育不足,問題迫在眉睫。

停不了的滑板「熱戀期」

傳統以來,滑板往往被視為一種壞孩子運動,充斥著負面形象。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雖然東京奧運結束,但今屆新增的滑板比賽卻被譽為最能體現奧運精神「和平、友誼」的項目,贏盡了全世界的心,引起各方關注。這種充滿街頭文化的運動,亦慢慢滲入香港社會,再度掀起一場「板仔、板女」熱潮。

兒童精神科年增逾萬新症 疫情令資源不足情況雪上加霜

新冠疫情肆虐,醫療系統超出負荷,而精神科則更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兒童精神科。根據醫管局在2021年的數據顯示,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錄得11069宗新症。學校社工在網課下作用大打折扣,使兒童精神問題難以追蹤,情況令人憂慮。而逾萬兒童青少年新症中,非緊急新症的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年多,眾多家長求助無門。同時,新症輪候人數呈上升趨勢,2020/21年度錄得1395宗,與2017/18年度的1146宗相較上升兩成。

第五波陰霾消退 飲食業疫後反彈

隨著第五波疫情消退,本港經濟漸見改善,一度受重創的飲食業,亦見起息,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飲食業五月份現時動向指數報58.4,較四月份56.7有所回升,其他界別如商業服務以及進出口貿易都有所改善,可見隨著限聚令放寬,個別行業經營情況出現轉機。

援助金審批資格嚴苛 失業者盼遠水能救近火

本港在第五波疫情過後,政府統計處發表了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2022年2月至4月的5.4%,微跌至3月至5月的5.1%,失業人數亦由高峰時回落至19萬人。然而在第五波期間,各行各業都大受影響,政府推出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支援受影響行業,包括「臨時失業支援」計劃,為疫情下開工不足人士提供一筆過一萬元的財政支援。經過本報了解,有被訪者認為此計劃申請資格嚴苛,未能覆蓋大部分行業,以及有需要幫助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