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珮思 徐嘉穎

從上年的社會運動到今年的新冠疫情,香港經濟備受打擊。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61億港元,較去年同月下跌12.9%,而今年首9個月合計的臨時估計與去年同期比較下跌28.7%,其中服裝零售業按年下跌20.6%。有地區小型服裝店經營困難,店主指除了顧客少,「業主不肯減租,唯有硬著頭皮經營下去。」雖然不少實體服裝店老闆紛紛叫苦,但此時,網上時裝業務卻可能成為疫情下的贏家。

成本少 管理易

近年,有不少投資者看好網上服裝業,在社交平台開展業務,吸引年輕消費者。服裝店的創辦人仲民於2018年開始代理韓國品牌,租用觀塘區的工廈為門市,直到今年才開設網店。他說:「疫情下市民未必外出,而我們亦不能原地踏步,這促使我們設立網店」,一方面增加銷售額,另一方面要消化舊物。他指網店是趨勢,一來「成本少」不用租金,二來「客人足不出戶購物,這使網購變得容易」。

而兩位90後店主許小姐和鄧小姐利用社交平台開設服裝網店,她們認為網店的營運模式既方便消費者購物,亦方便她們管理,一個手機已能應付日常網店的運作。許小姐又指,「我們只需要管理網店頁面,發帖的操作過程也很簡單」,而且管理客戶方面該社交平台能夠協助她們整理數據,如追蹤人數的增長率,帳號的瀏覽次數,每個貼文讚好、留言、分享的數字等,讓她們「能夠一直跟進網店的曝光率,從而調整網店的銷售策略」。

而且網店工作不受時間限制,既方便店主工作,亦方便客人隨時購買。而戴小姐亦開設服裝網店 ,她指「利用社交平台開店能以低成本地賺取收入,而且能夠隨時隨地工作,限制較實體店少」,亦相信能夠促使網上生意。

優惠碼 宣傳帖推折扣 

很多店主認為「網店最大的優勢是節省租金成本」,正因為有不少投資者看到商機,導致網鋪競爭激烈,店主們不得不隨時轉變營銷策略。戴小姐稱,「疫情下促使很多人另謀出路,導致多了競爭者出現」,所以網店的競爭不比實體店小。

為了在眾多網店中脫穎而出,宣傳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戴小姐稱「要保持曝光率,提升知名度,才能保持有新的客源與市場上的競爭者競爭」,而社交平台亦能夠为店主提供宣傳機會。戴小姐指,「社交平台能讓商戶在平台上直接打廣告,其他用戶只要使用平台,便有機會接觸到商戶投放的廣告。而且社交平台會配合用戶的搜尋記錄,將相應的廣告推送給用戶,提供宣傳效率。」

但網店的宣傳手法不只是打廣告,優惠宣傳也是關鍵。戴小姐指,「疫情令網上消費有所增長,可是市民對非日常用品的消費意欲亦未有上升,而且競爭對手出現,網店會以優惠作宣傳。」而仲民稱,「優惠用作網店宣傳的既用作消化舊物亦增加銷售」。網店的優惠一般由店主向客人提供優惠碼,只要客戶結帳時輸入優惠碼即可獲得相應的折扣。

而另一種則是宣傳優惠帖,做法是透過客人以自己的帳戶留言或發帖,再標記店鋪的帳戶及其他的用戶,只要經店主確認,便可穫得購買優惠。可是這種優惠在網店市場上較少店主使用,因為有消費者指,「看見宣傳帖時會有種不耐煩的感覺,雖然有時朋友在帖子中標記我,但我對該店是沒有興趣的。」

社交平台為網店提供参考數據,讓店主更好地調整銷售策略。(取自網上截圖)

有網店希望以宣傳帖增加知名度。(取自網上截圖)

直播互動助銷售

因為網店與客戶的互動一般僅限於文字,但與店主對話的客戶不多,而近年興起的網上直播就方便了商戶與消費者溝通。戴小姐以社交平台分享服裝配搭,希望透過短片幫助店舖生意。而另一受訪網店店主Melo會在社交平台直播,她 稱,「一般有新貨便會直播,每次直播時間約兩小時,此舉能讓客人直接感受貨品穿在身上的效果。」因為照片可能經過後製,消費者會懷疑其真實性,而直播反而能更真實、全面地展現貨品。店主稱,「即使客人以文字提問,我們的即時回覆能配合聲音與畫面,讓體驗更真實。」

直播還能讓商家了解客戶對商品的喜愛程度。Melo指,「店家會於直播中展示不同商品,當客人看到有興趣的商品會讚好,這項功能讓店主初步了解及估計貨品的銷售成績。」她還說:「用戶需自行點入才能觀看,這使直播宣傳成功接觸目標客戶,而且無需付費,所以直播成為時下流行的宣傳方法。」

店主以直播作宣傳,希望讓客人更了解商品。(取自網上截圖)

兼營成店主目標

即使網店的宣傳手法多,可是仍有一定限制,例如網速會影響直播效果,觀眾留言亦要多加留意。因此,兼營成為現在不少服裝業店主的目標之一。

服裝店創辦人仲民不會關閉實體店,他說:「希望客人能在店中發掘到合適自己風格的衣服」,而且親自試穿能減少退換貨的機會,到店購物還能感受門市帶來的「互動與氣氛」。

而網店店主希望未來能拓展業務,發展為實體和網店兼營的經營模式。另一位經營服裝網店的許小姐稱,「因為我們是網店,沒有實體店的關係,主要客源都是社交平台的用戶,亦沒有實體店的街客,所以我們要花很多精力提升知名度」,長遠而言「希望能開設工作室,方便存貨及工作亦令客人能親自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