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綽銚攝)
記者:何綽銚 徐樂晞 
 

以音樂作街頭表演(Busking)在市區如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甚至走遠一點到赤柱一帶都隨處可見,的確,香港街頭藏著不少「好歌喉」。在銅鑼灣東角道有一班年輕人busking,吸引一班觀眾,不論男女老少都停下腳步欣賞,場面熱鬧,他們是2016年成立的街頭音樂聯盟–City Echo。 

  

環境可以不景氣  Busker絕不能洩氣 

「香港做街頭表演是合法與不合法之間是灰色地帶,我們的身份好模糊。」李冠傑 (JL)City Echo 召集人,平台旨在推廣多元化本土音樂和街頭音樂文化透過讓不同表演者互相交流團結香港busking行業。JL 2012年大學畢業後為延續唱歌愛好而繼續busking,至今已超過10年慨嘆香港busking最大挑戰是界線模糊雖然市民普遍都支持busking會停下聽,但難免有部份覺得滋擾,甚至有人會投訴表演者行乞或者阻街,導致他們表演之餘可能更面對社會各方面不同的聲音。Busking期間,JL特意請現場觀眾向他們走近,避免在行人路眾集。在一旁停留欣賞的情侶Ryan與Melody直言:「猶幸演唱隊伍成員不多,如果人太多造成噪音機會會較嚴重。」他們亦指,若果太多單位在同一地點同時表演會變得暄鬧雜亂,難以集中欣賞。

Ryan及Melody關注,如果街上同一時間有多隊團體busking會帶來嘈音問題 (何綽銚攝)

  

Busker與聽眾同行  

在城市推動busking,縰使重重障礙,但不知不覺間音樂也成為一些市民的解藥。問到有甚麼難忘經歷,JL說:「我想最難忘是,試過有人會走過來說聽了你唱的一首歌然後作了一個改變人生決定,又試過幫人求婚成就別人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採訪當日,在前排欣賞的洪太和兒子停留近一小時,讓她駐足的原因是「剛才(逛街時)突然覺得很好聽,然後他(小朋友)又不想走。」笑言自己平時都常常聽Mirror。現場的周同學和潘同學更表示,平時沒有看busking的習慣,但街頭表演的出現可以取代付費演唱會帶的經濟負擔

有聽眾向樂手打賞(何綽銚攝)

 

擦去商業標籤 堅持純粹互動 

總結過去10年的busking經歷,JL也試過招惹官非。因為2018年8月運輸署落實終止旺角西洋菜南街行人專用區,令一眾街頭表演者要遷移至不同地方演出。他們在時代廣場演出時受到驅趕,最後收到法庭傳票,控告他違返土地用途,及入稟申請永久禁制任何形式的街頭表演。他無奈地說:「沒想到做街頭音樂都會牽涉法律問題。」

City Echo於東角道進行Busking,左二為召集人李冠傑 (JL) (何綽銚攝)

 實在希望政府可以推動多點,了解我們在做甚麼,並不是無所事事』。」JL表示,Busking 是城市文化藝術的一種,在公共空間進行,但配套發展方針及文化定義方面,相信政府可先作了解,繼而提升社會關注度,然後再商討如何幫助表演者。JL慨嘆香港暫時只有提供使用樂器牌照,對於表演者以言,並不足夠在沒有充足的保障和支持下,對他們來說是一大挑戰。 

 JL又認為,busking是城市藝術和文化發展的搖籃。「(街頭)表演者質素或者觀眾欣賞質素都可藉此提高,大家多點鼔勵,互相有正面影響。當大眾懂得欣賞街頭表演,分辨(質素)好壞,自然會希望進步。」他又提到這幾年有很多藝人都是busking 出身,他明白,街頭表演的前行過程中,偶爾會遇到挫折,但他仍會負重前行:「(自己)做了十年都做下去,我想這是最難能可貴。」 

 問到有甚麼說話想跟Busking新手說,JL提醒他們要好好準備。「雖然市民普遍沒有付錢去看演出,但好歹也是正在使用公共空間,所以每項演唱都要稱得上成為一個有水準的表演。」他建議busker可以多與大眾做互動,並非「你有你唱,觀眾有觀眾聽」,這樣就會增加busking的可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