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卓穎 黃碧鈞 黃雪楹

2019 年 10 月 16 日,特首林鄭月娥發表第三份《施政報告》,內容 涉及房屋、土地供應、民生及經濟發展,共推出 220 多項措施。土 地房屋政策是報告的重點,當中包括土地共享先導計劃、重建工廠大 廈作公營房屋、加快收回土地、放寬按揭上限、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 項目、提出立法向空置一手私人住宅徵收額外差餉等。但有青年憂慮, 新政對解決香港房屋問題作用有限。

盼房屋政策解民怨

林鄭月娥表示,房屋是香港社會目前 面對最嚴峻的民生問題,也是部分民怨的 根源,「『家園』二字是很具體的,很 容易令人聯想起的圖像就是建立自己的 家,所以今年宣讀的施政報告,我重 點是討論房屋及土地供應。」

《施政報告》提出針對房屋發展 的支援措施,包括大幅增加過渡性房 屋,在未來三年將提供 10,000 個單 位,以紓緩居住環境惡劣和長時間等 候公屋家庭的壓力。這些單位除建於短 期空置的政府土地和公共設施外,也會在 私人發展商借出的土地上進行。而政府預 留的建設費用也由早前公佈的 20 億港元, 增加至 50 億港元,體現民、商、官合作。

《施政報告》還寫道,政府會繼續推 進為滿足青年人短暫住房需要的青年宿 舍,目前有兩個專案的 1,760 個單位將于 未來兩年落成,另外有五個可提供約 1,600 個單位的專案也在進行中。此外,政府為 協助首次置業人士放寬按揭保險計劃的樓 價上限,申請調高至九成按揭貸款樓價上 限將由現時 400 萬元提升至 800 萬,最高 八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則會由 600 萬元 提升至 1,000 萬元。另外,《施政報告》 提出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向房委會 建議加快出售現時計劃的屋邨中約四萬 二千個未售出單位。

將回收三類私地

在土地供應方面,林鄭月娥提出會運 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三類私人土地 作百分百公營房屋及相關設施發展,分別為具發展潛力但未納入新發展區或其他發 展項目的新界棕地、已規劃但仍未有發展 計劃的私人土地和位於市區的寮屋區私人 土地。目前已知會收回的私人土地約 700 公頃,預計當中 400 公頃在未來 5 年收回。 《施政報告》還提出利用「土地共享先導 計畫」,釋放政府尚未規劃但業權已整合 的私人土地,加快短中期房屋供應 ; 繼續 推動「明日大嶼願景」以及一些近海海岸 的填海造地項目,創造大約 1,200 多公頃 新增土地。

青年憂癥結難解

現年 21 歲正修讀銜接課程的李小姐不 太滿意自己現時的住屋環境,她要和妹妹 擠在一個房間,欠缺私人空間。當記者問 她會否考慮青年宿舍時,她表示「青年宿 舍更沒有私隱,而且不是長久居住。」

大學畢業踏入社會 1 年的鄭先生現時與 家人同住,雖然他對住屋環境感到滿意,但他以「瘋狂」來形容現時的樓價。鄭先 生認為,放寬按揭上限對未來買樓幫助不 大,「香港樓價最關鍵的問題是土地供應, 放寬按揭長遠來說還是無法解決樓價問 題。」鄭先生指,本次施政報告中政府提 議向未售出的一手住宅徵收額外差餉能暫 時舒緩房屋問題,加快一手住宅推出市場, 但依然不是針對樓價的實質性措施。他提 議政府可以興建更多居屋和綠置居單位來 解決房屋問題,但目前申請居屋入息上限 依然偏低,很多市民都沒有機會受惠。

現年 32 歲的吳小姐踏入社會第 14 年, 但她仍然沒法「上車」,目前與丈夫、兒 子及公婆五人同住一間公屋。吳小姐認為, 把工廠大廈改建公屋能舒緩一部分房屋問 題,但同時人口不斷增長,政府需要考慮 能有效解決長遠問題的方案,例如通過限 制私人物業購買數量、增加物業稅、增加 公營房屋並提高入息上限來解決房屋和樓 價問題。

中介:新政或刺激樓價

《施政報告》其中一個焦點是放寬按 揭上限,措施落實後可能對樓市帶來衝擊。 美聯物業營業經理林志堅指,《施政報告》 出爐後,有更多年輕人來查詢樓盤或有意 置業,而 600 至 800 萬樓價的交易亦明顯 較以前活躍了大約百分之五。   他說,「該項措施有機會令 600 至 800 萬單位有更多人承接,從而增加成交 量及令單位的成交價上升,為銷售市場帶 來正面影響。」他亦補充道,新政會帶動 1,000 萬以內的物業交投,令現今居住在 較細小單位的人士套現,換到較大單位, 刺激「換樓鏈」。

林志堅認為,新政會推高樓市成交量及 成交價。(由美聯物業提供)

學者: 回收土地要平衡各方利益

特首林鄭月娥表示, 為解決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政府會加快規劃,並引用《收回 土地條例》收回部分新界棕地、 寮屋區等私人土地作發展公營房 屋。香港恒生大學高級講師陸觀勇博士表示,引用該項條例時, 必須符合兩項原則:第一,必須 有理據支持公共利益大於私人利 益;第二,必須有合適的賠償, 否則會有侵犯私有產權之嫌。陸 觀勇說:「一個資本主義經濟體 系的重要基石是由保護私有產權 開始。」一旦引用此條例,開創 先河,他擔心會有威脅私有產權 的風險,出現政府權力凌駕於私 有產權的狀況。他認為,在收回 私人土地作發展公營房屋用途 時,要衡量公眾利益是否大於私 人利益並不容易,具有爭議性, 政府在推行計劃時應小心平衡各 方利益。

陸觀勇認為,要衡量公眾利益 是否大於私人利益並不容易。 (黃雪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