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鈞凱 張紀雪

新一季財政預算案提出檢討醫療券計劃,重點包括增加使用醫療券累積金額,上限由原本5,000元增至8,000元,同時鑑於醫療券過度集中於視光服務,故提倡長者於眼鏡舖每兩年限用2,000元,並提高收費透明度。檢討方案目的打擊疑似濫用醫療券現象,過去不時有眼鏡店為長者以數千元醫療券配一副眼鏡,又教唆長者用醫療券買太陽眼鏡給其他人使用;但新方案引起視光業界批評歧視專業,認為濫用醫療券的眼鏡店只屬一部份害群之馬,認為是制度本身出現問題,政府應就醫療券的使用進行教育,就視光服務增設上限為本末倒置之舉。

視光服務申領醫療券金額「不合比例地高」

根據衞生署資料,2016、17及18年首三季,視光師申報醫療券總額達分別為1.28億元、2.89億元及4.35億元,於2018年首三季是繼西醫後第二高,比其他醫療服務超出8成。僅2018的下半年,視光師介乎$4,751-$5,000的醫療券申報宗數已達13,407宗,己經連續四年是所有界別中最高。

政府檢討醫療券計 劃增設 2,000 元的使 用上限。(張紀雪攝)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提到,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共收到四十六宗涉及視光師的投訴,其中九成涉及收費問題或不當申報,是所有專業中投訴比例最高,而新的修定方案,可以令長者不要一次過用盡醫療券配眼鏡,可以日後用作預防護理及求診。

過去視光服務疑濫收費用的個案持續發生,曾被視光師胡亂收費的李女士指,曾因擔心醫療券過期,加上感覺視力變得模糊,於是到眼鏡舖配眼鏡,而視光師慫恿她配置兩副老花眼鏡,一副外出用,另一副室內用,更索價4,000元,過程中鏡片和框架各自的收費含糊,李女士認為新方案有利打擊同類事件,認為2,000元的限額足夠使用。

設使用上限有擾民之嫌

然而,視光業界雖承認業界中存在害群之馬,但認為於眼鏡店設立上限未能有效地幫助長者,反而令有需要的長者增添不必要的負擔。部份需要配戴功能鏡片的長者表示,由於選配漸進及變色鏡片的價格高昂,若沒有醫療券減低開支,自己根本難以負擔。而且原意為鼓勵基層醫療,減輕公營醫療體系負擔,但私營體系醫療開支遠比公營體系高昂,即使醫療券減免部分金額,進行一次身體驗查或小型手術的金額依然較高,長者依然選擇公營醫院。同時長者大多有購買保險,變相對長者而言,醫療券用作選配眼鏡最為合適。若設立使用上限,反而對真正需要的長者造成滋擾。

有學者亦提出,應將眼鏡剔出醫療券行列,分開眼睛檢查及配眼鏡費用,政府另增設眼鏡券資助長者買眼鏡,免長者使用所有醫療券作選配眼鏡之用,相信可以有效針對醫療券濫用問題。

另外,一名視光師受訪時亦提到,政府針對視光行業的做法有「污名化」視光師之嫌,同時造成市民對業界誤解。

他認為,政府應著重教育長者如何使用醫療券和預防不法商人,例如使用醫療券時,不要向視光師提供身分證資料,需要查詢醫療券餘額時應透過網上查詢,避免部分視光師得悉餘額後濫收費用。他又指出,仍有不少視光師只為服務長者,真正從醫療券中獲利的並不多,政府的做法未有效防堵醫療券監管機制上的漏洞,建議政府應該重點放在提供簡便的使用方法,讓長者得悉醫療券戶口的餘額。

醫療券缺乏監管 德政淪為長者騙局

醫療券涉及龐大公帑,但在監管機制上缺乏投放資源,涉及懷疑詐騙和不當申報醫療券相關投訴不斷上升,衞生署中醫療券組人手編制只有48人,核查個案只佔所有醫療券交易約2%。

另一方面,長者對醫療券的認識同樣一知半解,不時有長者表示不知道自己醫療券戶口的餘額,更有註冊中醫讓長者以醫療券換購「煲湯料」。「煲湯料」意指參茸海味,而在訪問藥材業相關人士時更直指,其售價較市面高出約兩至三成,醫療券明顯被濫用。

現時,政府只有在電視播放有關醫療券的宣傳片,但無有效的宣傳方法教導長者如何精明使用醫療券,缺乏完善監管機制和教育長者認識醫療券福利,以致與發放醫療卷的原意背道而馳,亦無法讓長者得到適切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