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凱倫 羅綽堯

香港人凡事講求速度,很多手工行業隨時間被科技取締,以印刷業為例 : 把字粒逐一排列,排版過程繁複需時,故此已漸漸式微。活字印刷在六、七十年代盛極一時,但現在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店舖。

樂見有心人 保留活字文化

「光華印務」經營者任偉生,為現時僅餘的活字印刷工作者。「光華印務」以家族繼承方式經營,任偉生從小幫助父親打理業務,他從事此行業已超過半世紀。可是他指,近年活字印刷的收入已大不如前,原因有兩個:一,科技日新月異,愈來愈少人會購買印刷品。他又指出,昔日到商場購物,店員會提供發票,可是隨著科技進步,日常生活數碼化,現在到商店購物只需掃描二維條碼便能領取電腦發票,可見人們對印刷品的需求量下降。

此外,這數十年來,集團式經營的柯式印刷湧現,相比活字印刷,後者製作過程較繁複、費時又「考功夫」,加上款式單一又不能進行彩色打印,所以柯式印刷最終取代了活字印刷。眼見前路越來越難行,任偉生在從事活字印刷同時,亦開拓了一條新的收入渠道,他參加了長春社「文化古跡資源中心」舉辦的「導賞員訓練計劃」從事活字保育,合辦「活字寶工作坊」,至今已踏入第五個年頭,參加者年紀小至幼稚園學生,大至長者。由於任偉生從小從事活字印刷,經驗豐富又喜歡與人交流,有不少參加者均表示獲益良多,更對任偉生保留的活字印刷文化表示欣賞。

任偉生又向記者解釋,活字印刷過程需從常用的數千顆中文字粒中把備用字粒找出來,排版後再打印,之後需散版,即把字粒逐一放回字盤,因為字粒需循環使用。「字粒有新有舊,有高有低,需靠壓力壓下去而且力要恰當,高的字粒要反轉在底部貼上紙張以達統一高度。」任指出,排一個卡片版差不多要花上一小時,但在電腦上排只需5分鐘便完成。

社會淘汰活字印刷 承傳手藝不容易

繁瑣的活字印刷過程已被柯式印刷取代,記者進一步追問活字印刷會否失傳,任坦言:「其實活字印刷已經被淘汰,甚至可以說是漸漸失傳」。他又指,科技普及,因大集團經營的出現讓「快、靚、正」及成本低的柯式印刷在七十年代後期漸漸引入,人們不再靠活字印刷排版生產。在七、八十年代全盛時期,中、上環一帶有200間活字印刷店。到了八十年代,柯式印刷引入後從事活字印刷大減,鑄字公司已變得不重要,昔日四間鑄字公司逐漸倒閉。最後僅存一間在中環的鑄字公司也難逃一劫,終在1995年結業。可見活字印刷已經被淘汰了。

任道出活字印刷最需要的活字粒,在香港或澳門已再沒有鑄字公司,在東南亞一帶現在只剩下一間台灣「日星鑄字行」。「沒有字粒補充,根本不能靠字粒排版生產」。大約在2000年,能靠字粒排版來維生的香港人已寥寥可數。記者向任偉生詢問有關活字印刷的「前景」,任感嘆:「也不能用現在的目光看以前的東西,那個年代人們忽略保育思維,活字印刷對他們一點兒價值也沒有」。昔日活字印刷全盛時期,人們認為活字印刷沒有特別之處,在柯式印刷引進時期,有些人甚至將活字粒當爛鉛向回收商售出,因字粒需龐大的位置放置。近年有些人逐漸想找回活字印刷機及字粒,可是經已沒辦法尋回了。

最後,記者問任偉生,時至今天仍堅持這門手藝的原因。任稱這是家族繼承下來的業務,父親戰後到香港維生,在他出生前已自立門戶。除了不想辜負父親的一番心血,不想這門手藝失傳,他表示,一定要對活字印刷這門手藝有興趣,才能堅持至今。

色彩繽紛的活字印刷機噴畫作「光華印務」門面(吳凱倫攝)

電版打印的模板,打印出來的字會有凹凸的觸感(吳凱倫攝)

昔日活字印刷的字粒時至今天已為數不多(吳凱倫攝)

活字寶工作坊的參加者在活動後撰寫感謝字條(吳凱倫攝)

活字與音樂

音樂也是一種文化,有一些歌手便把活字印刷的元素融入其音樂錄影帶中,刷出新的火花。例如何韻詩有一首歌,以任偉生、木工、藝術家、香港樂隊成員及填詞人為角色,描寫出一群願意默默付出汗水,努力做自我的香港人。另一位男歌手林奕匡,早前的一首流行歌,亦以「光華印務」作拍攝場地,由於歌曲在網上廣泛流傳,令光華印務的文化亦得以延續。

歌手林奕匡的一首歌曲「查無此字」借用「光華印務」作拍攝場地,並留下簽名作紀念(吳凱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