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圖片)
記者:陳凱迎 許卓琳 郭健一

新冠疫情肆虐至今已有三年,回顧過去一段較長時間,本港20年內共經歷兩次大形疫情,2003年的沙士與2019年的新冠肺炎。沙士時疫情只歷時約半年,但是次疫情維持時間較長;沙士令本港經濟陷入通縮,人工物價不斷縮水,但現時港人要面對的是物價飛升的通脹壓力。比如快餐店的焗豬扒飯,在2003年沙士期間只售23元,但現時賣44元,價格已是當年雙倍。物價指數的直線上升,加上香港現時處於失業率及就業不足高位,未來經濟走勢令人關注。

截至2022年8月止的十二個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較一年前同期平均上升1.7%,甲類、乙類及丙類消費物價指數的相應升幅分別爲1.7%、1.6%及1.7%。剔除所有香港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相應升幅則分別爲1.5%、1.4%及1.6%。

疫情及全球環境因素促使全球供應鏈分散 影響香港消費物價

香港總商會高級經濟師莊仕杰(許卓琳攝)

全球供應鏈到了一個瓶頸位置,新冠疫情佔了一個很大的因素。香港總商會高級經濟師莊仕杰先生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疫情影響供應鏈,兩者結合因而推高通漲。在疫情前,全球各大供應鏈環環緊扣,高度結合,使各企業的生產成本相對較低。而當疫情爆發後,各國開始採取封關等防疫措施,例如中國內地採用清零的方法對抗疫情,容易影響到港口,甚至供應鏈的運作,導致全球生產成本上升,令本港消費物價加幅。

全球供應鏈的限制,令不少企業推高物價,繼而影響到民生,令通漲有所上升。原本在全球供應鏈高度結合下,各企業都可以在全球以最便宜的成本去採購外國的原材料,降低自己國家的生產成本,因此令到通漲處於一個低水平接近十年。

在疫情之前,俄羅斯能夠供應歐洲四成的天然氣。無論是俄羅斯,抑或是烏克蘭,亦是一些食物的主要出產國。莊仕杰表示,在疫情期間發生俄烏戰爭,都是令供應鏈跌入一個瓶頸位的因素,再加上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有所變化,產生了一個反全球化的趨勢。疫情過後,若果全世界供應鏈不能夠回復疫情前高度結合的狀態,通漲的水平只會繼續上升。

總商會:本港勞動力正在萎縮

2022年本港失業率大約為5%(陳凱迎 許卓琳 郭健一攝)

根據政府統計處發表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2022年的失業率大約為5%,就業不足率則約3%。對比2003年沙士時期失業率高峰的第二季,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第4季數據,雖然整體失業情況暫未及沙士時期嚴重,但有幾個行業的失業人數相比沙士時期更為嚴重,包括餐飲服務活動業、娛樂及康樂活動業。

莊仕杰指出香港勞動力萎縮,較2018年400萬勞動人口,減少近6%。莊指街上隨處可見空舖招租,在勞動力不足下,企業也更難請人。總商會曾預計2022年香港經濟收縮0.5%,雖然勞工市場有持續改善,對比早兩年的失業率高位7%以上,近期亦有所好轉回落至4.1%,但疫情下市民薪金仍追趕不上通漲。

通關減少不明朗因素 有助經濟復甦

隨着政府放寬旅客檢疫措施,令香港經濟有所改善,總商會認為,在不影響醫療體系及不向醫護帶來更重負擔前題下,通關能夠放寬旅客政策,以增加經濟流動和補充香港人才流失。莊先生認為,政府需要為市民提供有計劃的防疫措施時間表。

至於投資市場方面,由於疫情下,市民需面對較高風險,在面對投資抉擇時,可能會因而卻步,但他相信,防疫時間表能為市民在投資考慮上減少不明朗因素,有助市民回復正常生活及投資,令香港經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