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凌若嵐 蔡伊琳

特首林鄭月娥在12月公佈的《施政報告》中提到,「近月的暴力事件更令香港經濟面對史無前例的重大挑戰。今年7月起,訪港旅客人次和零售業銷售額急劇下跌、出口持續下滑,營商、投資和消費氣氛十分低落,部分行業的經營情況更是有記錄以來最惡劣。」報告指出,「本港經濟在第三季已步入技術性衰退,今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0至1%。」本港旅遊業、零售業和餐飲業均受創。

旅遊業熬「寒冬」

入境處數據顯示,「十一黃金周」累計出入境旅客逾471萬人次,比去年同期逾670萬人次,按年下跌近三成。其中,各管制站一連七天共錄得約234萬人次訪港,較去年同期減少三成;而國慶日當天入境人次僅約32.6萬,比去年同期的65.5萬人次下跌超過五成。內地旅客方面,「黃金周」七天有約67萬人次訪港,按年大跌逾五成,是自2011年以來的新低。

除了內地旅客外,國際遊客也有減少。入境處數據顯示,以八月旅遊旺季比較,國際訪港旅客人次較去年同期銳減近四成,約為354萬人次,接近九年同期低位。
「十一黃金周」本是很多港人出外旅遊和內地人來港購物的旺季,但受反修例運動影響,旅遊業受挫,除了入境人數受影響,港人外遊意欲亦下降,不少旅行社更要面臨倒閉的危機。從業逾20年的本地導遊溫冠成坦言:「上個月(八月)基本是零收入,感覺很彷徨,看不到底。」溫冠成提到旅遊行業「手停口停」,「沒有旅遊團來就沒得做、沒得吃,現在全家人都沒得吃了。」

200至300家食肆倒閉

銅鑼灣本是熱門購物區及遊客區,店鋪林立。位於銅鑼灣的火鍋店負責人陳先生(化名)表示,火鍋店的客人既有遊客也有本地客,但「最近的社會運動顯然令銅鑼灣一帶的到訪人數直線下降,餐廳生意慘淡,在六月之後每月平均損失三成營業額,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餐廳不得不採取節流政策,員工亦面臨被裁員的危機。」陳先生坦言,假若社會運動持續下去,營業額繼續低迷,恐怕餐廳最後會「捱唔住」租金,面臨結業。他表示:「無生意可以裁員,可以有許多節流方案,但租金的固定成本無法節流。租約期將滿,即使社會運動結束,公眾也要一段時間才能重拾信心,經濟慢慢復甦,然而我們的損失已無法追回。」

過去數月,香港每逢周末均發生示威衝突,本地餐飲業整體受創。很多受影響的食肆被迫暫停營業或放員工「無薪假」,而地點已由旅客區蔓延至全港各處。立法會飲食界議員張宇人近日(26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本地已有200至300家餐廳因為受反修例事件影響而結束營業,預料倒閉潮還會持續。他還認為,飲食業面對的艱難境況較2003年爆發沙士疫情時更差,若示威情況持續,估計或有逾千間食肆結業。

反修例期間市面較平日清淡。(葉穎恩攝)

零售業九月跌18%

據政府統計處公佈,本地零售業8月總銷貨價值按年跌22.9%,創最大單月跌幅,較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錄得的跌幅更大。當中以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行業最受影響,下跌47.4%;藥物及化妝品行業下跌30%;服裝業下跌33.4%;百貨公司則下跌29.9%。據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9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99億元,按年下跌18.3%,是自今年一月後連跌8個月。

零售藥房是遊客來港必去的掃貨點,但發生反修例運動後,不少藥房生意大減,甚至還要面臨倒閉的危機。旺角某藥房負責人王先生表示,示威活動不但影響了本地人的消費意欲,更因為內地客人數下降而導致生意大不如前。他坦言:「現在一天的生意額可能是過往兩小時的生意額。」

王先生表示,「我其實支持反修例運動,大遊行也有走到前線送過水。但運動持續太久,對生計影響太大,現在只希望這場運動可以早日結束。」至於舖租方面,王先生提及中小企業貸款跟本沒有實際作用,業主也沒有減租意欲。

為了減低店舖成本,王先生表示原本一天需要四個人維持店面,現在也逼不得已減少店裏的員工。他認為在經歷了反修例後,「現在香港的經濟需要時間去修復,就算反修例風波結束以後,也至少要半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復原。」

住宅區銷情不跌反升

對比遊客區,個別住宅區的食肆生意反而有增無減。以沙田廣源邨商戶為例,其中一間食肆的負責人林先生稱,運動開始後,「餐廳生意比以往好」,估計是社區居民因擔心商業區爆發示威衝突而選擇在屋苑附近的食肆消費。

廣源邨不少居民指,社會運動影響了他們出門的意欲,除了擔心在混亂中受傷,道路交通情況亦令他們擔心,致使大部分居民在假日也寧願留在家中,或是在附近食肆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