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惠君 甄竟希  鄭樂瑤 甘蕊雯

近來,香港的街頭巷尾都被許多可愛角色所佔據,其中一隻就是Chiikawa。這幾隻源自日本的小可愛,憑藉外表和老少咸宜的故事情節,迅速成為潮流寵兒。無論在商場、街市,行人的手袋,都可見到Chiikawa的身影,有受訪者表示已在Chiikawa產品上花費超過5000港元。

在網絡上,Chiikawa的代購商家如雨後春筍,原價幾十元的公仔,往往炒至過百元,某些限量款式的價格甚至高達千元,卻依然有不少粉絲搶購。近日,有網民在社交平台上發布有大批市民在機場客運大樓的生活百貨店外大排長龍、購買新款Chiikawa商品的相片;更指有人為搶購而錯過航班,成為谷子經濟「範例」。

「谷子經濟」這一術語源自中國內地,也是英文「Goods」的譯音,近年常被二次元愛好者用來指代漫畫、動漫、遊戲等版權作品的IP衍生產品物。簡單來說,就是作品的「周邊商品」。這些商品可分為「國谷」(中國製造)和「日谷」(日本製造),而「谷子」的類型亦相當多樣,當中包括「吧唧」(Badge的譯音,即徽章)、公仔、手辦(Figure)、巧克力和紙製品等。購買「谷子」的行為通常被稱為「吃谷」。

在港上市公司名創優品(9896)於2024年4月開始與Chiikawa合作,在內地多個城市開設期間限定店,發售多款聯名商品,當時快閃店所到之處人山人海。根據公司第三季度業績發佈,去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增加19%,而其股價從去年初32港元升至年末47港元水平,增幅超過四成。

谷子經濟下 市民憂炒賣成風 

隨著「谷子經濟」興起,本港政府也留意到市場需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在社交平台上發表帖文,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實在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也是香港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表示: 「只要創造出獨特、具個性、引發大眾情感共鳴的IP產品,都有機會闖出一片新天。」

在谷子熱潮中, 本報進行了一些街頭訪問,瞭解市民對「谷子經濟」看法。一位受訪者表示:「我認為谷子經濟不能幫助香港近年經濟發展,因為貨品價格不便宜,亦非日常所需。」而另一位受訪者則認為:「谷子經濟不能幫助整體經濟,只能刺激小部分做代購或者從事炒賣生意的市民。」

面對網上頻現的Chiikawa炒風,有受訪者表示不考慮加入炒賣行列,避免助長炒風,令問題越來越嚴重。另一位受訪者則表示,不希望「食炒價」,所以不炒賣。由此可見,在年輕人眼中,谷子經濟對二次元文化愛好者來說,不全然是好事。

受訪者收藏品(來源:受訪者提供照片)

PopMart大排長龍 Labubu引發熱潮 粉絲:「人買我買」

除了過江龍Chiikawa,「本地薑」泡泡瑪特也是「谷子經濟」的核心人物,這家公司專注於二次元文化的發展,並且通過漫畫、動畫、遊戲等版權作品和衍生產品吸引顧客。自泡泡瑪特於2024年2月推出全新「Nyota(塔塔)」的首代盲盒系列,產品迅速受到市場熱捧。隨後,泡泡瑪特在2024年11月為慶祝唐老鴨90,與DIMOO WORLD及迪士尼合作,推出聯名公仔,這一舉措再次引發了消費熱潮。

Labubu 是香港比利時藉藝術家龍家昇(Kasing Lung)設計的產品,最初是一個在社交媒體上流行的角色,結合了可愛的造型和幽默的表現,迅速吸引大量年輕人追捧。隨著 Labubu 的人氣上升,相關商品以及創作作品開始在各大平台上流行,形成一種獨特網路文化。因為產品供應未能趕上年輕人的搶購,導致PopMar t出現大排長龍的情況,而推出的網上預購亦導致網上擠塞,因此出現大量炒價熱潮。Labubu熱潮不僅是一種娛樂現象,更成為許多社群活動和線下聚會的主題,增強了年輕人之間的連結。這一熱潮也帶動了相關商品的銷售,作者開始推出Labubu相關的周邊產品,形成了一個新的市場需求。

龍家昇在2015年創作角色時,產品屬於「The Monsters」系列的精靈角色,當中共有9個角色人物,而Labubu為第一個創作的角色。創作者的設計概念源於北歐神話繪本《神秘的布卡》。Labubu的外型是頭上擁有直立的尖耳朵、略顯調皮的微笑,以及一排9顆尖尖的牙齒,其角色性格調皮、喜歡搗蛋、常常充滿好奇心,對很多事情都很感興趣。由於龍家昇一開始創作Labubu的時候,認為其性格怪異,外表又不太友善。但後來在他眼中的Labubu有所改變,所以把它們設計得更可愛及沉穩,因此市面上總共推出過三代不同版本的Labubu。在三代中,分別在於身高、毛髮顏色和臉部上的細節。於2019年,龍家昇與PopMart簽訂獨家授權協議,後來又推出多個系列,例如心動馬卡龍系列、星座系列、坐坐派對系列等等,產品也越來越多。

韓國人氣組合引領Labubu人氣。(網上圖片)

BlackPink Lisa效應 Labubu全球爆紅

有學者指出,Labubu熱潮興起,很大程度是明星效應推動,韓國人氣女團Backpink成員Lisa功不可抺。她不時在IG曬出多張抱著 Labubu 的合照,展示自己的袋掛滿公仔吊飾,又曾經開直播與 Rosé 一起開箱Labubu盲盒,導致Labubu瞬間爆紅,在Lisa的家鄉泰國,更掀起搶購Labubu的熱潮。只要Lisa曾擁有的同款毛絨公仔或是其他周邊產品,她的粉絲都會「愛屋及烏」紛紛搶購收藏。隨着Y2K興起,Bagscharm成為時尚特徵,潮流愛好者都會在自己袋上掛上至少一隻,
可見Labubu人氣不斷和全球爆紅原因,與明星效應關係密切。  

粉絲搶購 業績顯著上升

本報訪問Labubu粉絲,有粉絲表示當初「入坑」主要原因是追潮流,加上認為公仔很可愛,所以成為忠實粉絲。她更提及身邊有朋友,即使產品出價比原價貴$300-400都願意購買。粉絲又指,自己亦曾經在網上搶購情人節限量版,可惜不成功。她表示,日後如果有喜歡的公仔,即使代購以黃牛價格銷售都願意去買。有Pop Mart店員向本報表示,由於限量版供應不多,有顧客會經常到門市了解補貨情況,鑑於市場出現炒風,有顧客向本報表示,希望公司在網上發放更公開和透
明的資訊,助消費者了解消售情況。

市民手袋以公仔做掛飾,
街上隨處可見。(甘蕊雯攝)

業績表現理想 首季創記錄 

盲盒股POP MART泡泡瑪特(09992)旗下Labubu銷情理想,公司今年首季業績造好,2025年第一季度未經審核的整體收益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長165%至170%,達到73.2億至74.5億人民幣,創下歷史單季最高紀錄。其中,中國市場收益同比增長95%-100%,海外市場收益同比增長475%-480%。 

熱潮推動樂觀情緒 股價造好

受業績帶動,泡泡瑪特股價明顯跑嬴大市,跟去年7月股價30多港元比較,今年6月底已升至每股約270元,升幅6倍。不過市盈率偏高,超過一百倍,RSI股價強弱指數接近70,反映有超買情況,而公司股價升至200港元大關水平時,主要股東亦有減持套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