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計會指出,本港計劃未來不結婚及為人父母的年輕人比例不斷增加(何綽銚攝)
記者:何綽銚 徐樂晞

據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數據,2022年本港有3.25萬名嬰兒誕生,按年再跌12%,連續3年錄得雙位數跌幅。而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發布《2023年世界人口狀況》,香港生育率屬全球包尾,每位女性平均只會生育0.8名子女,低於鄰近國家如韓國、新加坡、日本等。年青人對組織家庭的重視程度較以往低,家計會指出,計劃未來不結婚及為人父母的年輕人比例不斷增加,結婚和生育的理想年齡也不斷上升。面對本港出生率低的問題,《施政報告》日前亦公布多項鼓勵生育政策,包括派發2萬元新生嬰兒獎勵金、容許有新生嬰的家庭優先公屋上樓。

 女性傾選擇事業 育兒非年輕夫婦首選

對於政府的新政策,有家長向傳媒表示,本來有意再生育,但考慮到聘請外傭、遷往較大單位等開支,目前未有計劃再添子女。亦有家長說,即使政府一筆過「派錢」,對鼓勵生育誘因不大,建議長遠資助小朋友看醫生。

年輕一代開始放棄傳統家庭觀念,晚婚、甚至放棄婚姻成現象。根據家計會在8月公布的「2022年香港家庭計劃知識、態度及實行調查」的最新結果,香港夫婦的平均子女數目驟降至0.9名的歷史新低點,即使想生育的婦女的比率有所增加,無孩夫婦的比率仍較五年前增加超過一倍,取代了一孩家庭,成為香港主流。調查顯示,2022年沒有子女的女性比率,較5年前增加逾倍至43.2%。

本港家庭平均實際子女數目在過去十年下跌。(徐樂晞製圖,資料來源:家計會)

現今社會多代同堂的家庭模式減少,結婚比例下降,更多夫婦選擇晚婚或不結婚。根據統計處的統計,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由2011年的28.9歲上升至2021年的30.6歲,而女性初生育年齡中位數則由2011年的30歲上升至2021年的32.6歲。家計會回覆本報查詢時指,當代女性教育程度提高,生活也有更多選擇。 除了結婚和照顧孩子之外,相當一部分女性選擇專注於發展自己的事業。

根據人力資源顧問機構ECA International研究顯示,2023年最貴生活城市成本排名當中,香港排名全球第二。面對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房地產價格,削弱夫婦生育意欲。現年22歲任職小學教師的林太表示:「暫時未有計劃,都未必會生,待事業穩定先決定。」她認為,現今世代,生育小孩需有充足金錢才可考慮,他們夫婦二人傾向將資源用於追求事業發展和個人目標,而非生兒育女。

年輕人口減少令勞動力萎縮 (何綽銚攝)

容海恩:政府鼓勵生育政策聊勝於無

在香港生孩子的家庭面臨著很大的障礙,在政府發布鼓勵生育計劃前,本報記者問到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對於香港政府提供的育兒配套,生育政策是否足夠時,她表示:「政府未有一個完善育兒配套,故未能鼓勵更多家庭生育,至於生育後,家庭往往出現多方面壓力,這方面政府經濟上能否提供更多津貼予年輕家庭呢?」容表示,就如托兒服務,現時很多2歲左右的小朋友會開始上學前班,即「N班」,對於中層家庭,如果托兒服務可以涵蓋教育成份,不單止照顧他們的飲食,更可以提供教育,可以減少家長額外負擔參以及「N班」的開支。此於,對於基層家庭,則可以提供較為廉價的托兒服務,舒緩他們育兒上的經濟壓力。她又指,津貼可以考慮提供至5歲,減低年輕夫婦在面對工作壓力的同時,要面臨育兒的經濟壓力。

容海恩議員認為,鼓勵新進人口於香港定居,是長遠可研究的項目(被訪者官網圖片)

勞動力萎縮 吸新人口為長策

隨著年輕人口減少,帶來勞動力萎縮,將對香港社會運作帶來壓力。政府統計處8月份公布最新人口推算,勞動人口參與率將由前年57.2%,降至2046年51.6%。政府就此推行輸入外勞計劃,惟容議員指出,外來人口有自己的「根」,未能把他們納入本地人口,降低平均年齡。倘缺乏長遠人口政策,很難面對之後人口急劇老化帶來的社會壓力。她認為,下一步要想想,可否鼓勵新進人口於香港定居,又認為這是長遠可研究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