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傳新報編委

找出壓力來源 嘗試尋找方法解決

精神健康會影響工作,並造成惡性循環。葉醫生建議打工仔應針對壓力來源,尋求解決方法,如工作量太多,或要向上司表明已無法負荷:「因為有時候你做到,上司給你多少工作你都能做到,他就繼續給你增加工作。」若涉及人事問題,則可嘗試向上司提出調職:「可能他真的跟這個上司是沒辦法配合的,每天都回去吵架,也會造成很大壓力。有時候我們幫他寫一封信,或者建議他跟上司提出調職,已經馬上能改善。」

精神健康病人害怕被標籤 不敢領取假紙

雖然職場精神健康問題普遍,但願意向專業人士求助的並不多。葉沛霖表示,很多人因怕被標籤而不敢求助:「標籤源於誤解,有些人會覺得有精神疾病的人,很多有暴力傾向,其實不是的,我想超過九成有精神疾病的人,都沒有暴力傾向。」在標籤效應下,即使願意求助的,亦有很多顧忌:「有時病人不願意平日來看醫生,因為要拿病假紙,他很害怕老闆知道他看精神科。有的即使拿了假紙,都可能要求不要寫什麼疾病,寫生病就算了;還有我們的『精神科專科』或者有關的專業資格,他都會要求幫忙抹掉,寫大學內外全科就算了。因為他們很害怕,拿假紙回去會被人歧視,擔心一開了檔案,事業就終結了,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是需要去處理。」

本港公營精神科服務資源緊絀

葉沛霖又指,香港無論是臨牀心理學家,或者是精神科醫生,相對人口的比例均比
較低,尤其是在公立醫院或公營服務,資源更是緊絀:「一個醫生可能他半天內,要看三、四十個舊症是完全不出奇的,你可以想像到一個人只有幾分鐘,病人有很多壓力想和醫生分享,其實根本很難做到。所以資源不夠,其實也令求助方面有困難,這我相信政府是需要做一些工作,看看怎樣令資源可以充足一點。」

冀企業老闆多關注員工精神健康

國際扶輪3450地區總監羅承益表示,職場精神健康問題影響的不單只有患病員工,而是整間公司的氣氛。他透露,有扶輪社社友分享,公司曾有人突然間不上班一段時間,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墮樓了,整間公司的氣氛均受到很大影響,「大家每天上班都不開心,但又不敢講。精神健康你以為只是影響神健康問題的同事,但其實不是的,是影響了所有人。」他指作為老闆,要考慮整體員工的士氣一旦低沉,會對公司造成多大及多長遠的影響:「不只是墮樓前後幾天,可能是很長時間才能復
元。」

葉沛霖醫生表示,精神科資源緊絀,但病人有很多壓力想和醫生分享。(相片來源:醫管局)

扶輪社發揮僱主網絡 提倡職場精神健康

羅承益指,扶輪社有很多專業人士及企業家,而且大部分是僱主,可以發揮僱主與僱主之間的網絡,多關注同事的精神健康問題:「我們跟不同的團體聊天,發覺原來職場的精神健康問題,是最不容易推動的。為什麼呢?因為公司一般會先考慮生意、利潤,而且因為是私人單位,有時候政府也不是容易介入,所以必須由我們自身老闆們、高管們,一起去發動自己的企業。」

國際扶輪 3450 地區總監羅承益表示,員工的精神健康對公司十分重要。(相片來源:醫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