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在區區倉內回收的大量膠樽(邱樂怡 攝)
記者:黃啟進、邱樂怡、丘家菱 

香港政府近年大力推行環保政策,如綠在區區、垃圾徵費等。然而,綠在區區於18區均設立不同固定或流動回收點,主張從源頭減廢成效成疑;而垃圾徵費亦兩度押後,期間推行困難重重。雖然最近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投資亦愈見關注,作為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指標,究竟在推動企業環保上發揮了怎樣的效用 

區區漏洞 回收只是冰山一角 

 

現時「綠在區區」的「回收便利點」的開放時間一般為上午九時至下午七時,有上班族表示,平時難以在工作日將廢物送往回收站。9大類可回收物品包括紙張、金屬、塑膠、玻璃樽、充電池、小型電器、受管制電器(四電一腦)、慳電膽及光管,而回收物需預先清洗乾淨。惟某部分地區的回收站面積狹小,有市民擔心小站難以應付龐大需求 

 

根據綠色和平在2019年的塑膠清理和審計行動發現,可口可樂、雀巢和百事可樂在全球品牌中名列前三位生產最多塑膠的企業該團隊動員7.2萬名義工,舉辦了484場塑膠清理和審計行動,與1800多個組織在全球50多個國家合作,審計了47.6萬片塑膠製品。報告指出,全球只有極少量的塑膠垃圾被回收利用。同時,儘管塑膠生產商近年來推出所謂「百分百可回收」或「易於回收」塑膠製品,聲稱能減少塑膠浪費問題,但回收並不能立即解決塑膠垃圾問題。 

綠在區區在大埔的流動回收站(攝:邱樂怡)
啟業邨村中的綠在區區回收站面積狹小(攝:邱樂怡)

源頭減廢 重用更勝一籌 

 

香港人追求生活的方便性,經常使用外賣服務時,提供一次性餐具和容器,可以節省清洗時間和攜帶的不便。外賣店會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消費者更習慣使用它們。生產塑膠物料的時候,需要消耗大量的天然氣和石油等能源,這些能源消耗會增加了碳排放和環境污染。自1950年代以來,全球生產的塑膠中,只有9%獲回收,其餘的塑膠垃圾只能焚燒或送往堆填區方式處理,甚至遺留塑膠垃圾留在生態圈中儘管回收的行動高,都難以復原,生產塑膠時所造成的影響。 

  

受訪者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指出:「回收有效性有限,可以回收產品亦有限,例如薯片袋、塑膠袋等亦都不能回收;與其去提倡回收項目如綠在區區,倒不如從源頭開始減廢或選擇重用代替即棄。」譚穎琳亦建議政府應該着手針對香港市面過多無謂的塑膠製品:「香港的外賣包裝、超級市場產品有太多無謂塑膠製品,大多數亦都是強制包裝,消費者未能選擇減少產品的塑膠數量。」港府現行最為提倡的回收計劃,更多為針對消費者的政策,但反而忽略了製造最多塑膠製品的生產商、企業,推行源頭減廢、重用會更有效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主張環保政策應提倡源頭減廢、重用( 黃啟進 攝)

綠色和平推「重用杯借還計劃參與店舖望發揮ESG責任 

 

綠色和平重用杯借還計劃於2022年面世,而計劃亦於去年引入手機應用程式ch00ze。首次參加計劃的用戶只需簡單登記並連結信用卡,向店員展示QR Code全程毋須收費。用戶飲用完後,可在7天到於超過40間參與計劃的咖啡店還杯,即店舖不屬於同一品牌也可以還杯,而且完全免費。店舖會負責清洗和重新借出咖啡杯,用戶無需擔心衛生問題。若用戶逾期不還杯,系統將從其信用卡中收取$80港元的罰款,直到還杯後,才會退回$40港元。 

 

重用杯借還計劃能夠減少一次性即棄杯的使用,從而減少塑膠廢棄物的產生;而適逢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正逐步推行, 譚穎琳亦提到,重用杯計劃日後將會繼續擴大至更多不同類型的餐廳,希望將重用代替即棄、源頭減廢等環保意識推廣到更多香港市民認識。 

綠色和平推出的重用杯,可在超個40間的咖啡店借用(丘家菱 攝)

借杯有優惠 咖啡渣重生」 

 

有份響應重用杯借還計劃的咖啡店sensory ZERO,更推出自家設計的重用杯 Travel ECO-Cup,材質使用可自然生物降解的物料,包括竹子、玉米纖維和天然樹脂,作環保重複使用的咖啡杯。他們早於2022年10月利用經濟誘因鼓勵市民借還重用杯。顧客只要透過重用杯手機APP,在該分店借用重用杯購買外賣無酒精飲料,即獲每杯5元折扣優惠。該激勵計劃實行逾九個月,起初每月大約有100位客人參與,但後來改變優惠模式,參與計劃的客人數量隨即少了一半,該公司總經理李嘉茵笑言:「雖然香港人的環保意識高,但他們仍需要一些經濟上的鼓勵。」 

 

除借還杯計劃外,該公司亦支持轉廢為寶,實行「咖啡渣再生」,為環保行動注入新活力。由於咖啡豆在烘焙過程中,會形成多孔隙的構造,可以吸附異味;而殘餘的咖啡渣本身更有2%的氮含量,可以提供細菌所需的能量,將有機物變成肥料。他們把濕潤的咖啡渣透過烘乾技術處理後將用完的果醬樽轉化為咖啡渣容器,讓食客們免費索取李嘉茵期望日後能夠與其他商戶合作,發掘更多可持續發展的方法,令ESG變得更完善。 

食客可使用餐廳推出的重用杯(邱樂怡攝)
餐廳將剩餘的果醬樽再重新利用,盛載有重用價值的咖啡渣(邱樂怡 攝)

市民對重用杯反應不一 望政府能帶頭推廣 

 

重用杯計劃面世兩年,但實際上不少市民也對其了解不深,受訪者陳先生指:「我也是聽你所說才知道這個計劃,其實計劃原意並不錯,而且參與計劃亦非常方便。」而他認為政府應對該計劃有所推廣,自然令更多市民能夠知道並參與;不過他亦對該計劃有所擔憂:「不同餐廳清潔程度也有所不同,某一些餐廳清潔用具可能會不太仔細,從而會有衛生問題?」畢竟在經歷新冠疫情後市民對衛生要求難免有所提升,但綜合而言他對該計劃亦表示正面。但另一位市民表示:「登記手續有些繁複,對於首次登記用戶而言會有些卻步。」

 

另外,市民生活習慣亦成重用杯計劃推行的一大阻礙,另一受訪市民梁小姐表示:「平時外出只會攜帶水樽,但要我攜帶一個水杯在觀感上有些奇怪而且麻煩。」再加上現在只有部分餐廳參與重用杯計劃,市民使用後亦只能到特定餐廳交還,相信在重用杯計劃擴大餐廳範圍後才能吸引到更多市民參與計劃。 

 

禁止即廢餐具計劃如火如荼  

政府由4月22日起,實施即棄塑膠餐具管制,禁止售賣和派發9大即棄塑膠餐具,從源頭開始減廢,更有效減少即棄餐具的產生,緩解塑膠污染和堆填的問題。這個政策可以令餐廳尋找其他更有效的環保替代方案,例如使用生物可降解物料的餐具,更有鼓勵使市民攜帶可重用的餐具,形成綠色的用餐習慣,促進可持續的生活方式。然而自攜可重用餐具外出,就要視乎市民的態度。

 

有商戶希望未來能夠全面推動完善的餐具租借服務,達致全面減廢,惟市民對租借可重用餐具的反應冷淡。根據另一環保機構綠領行動去年的調查發現,有45%的受訪者不願意租借可重用餐具,其中近三成半人表示出於衞生考慮,擔心租借的餐具可能不夠乾淨和衛生。此外,近兩成半人覺得借用和歸還餐具的過程麻煩。環保團體建議政府推出整全、方便、高衞生水平的租借餐具系統,加強相關規管,包括抽驗洗碗工場、借還點和運輸過程,提供衞生認證,並採用合規物料製造餐具以增加市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