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嘉慧 梁嘉穎 杜文婷

本港過去幾年失業率屢創新高,金融犯罪案有上升趨勢。保安局表示,去年上半年金融詐騙案超過一萬二千宗,較對上年度同期上升近42%,涉及金額高達21億港元,其中七成涉及網上騙案。當中求職騙案、投資騙案、電話騙案以及網購騙案錄得升幅最爲顯著。

2022年上半年騙案較對上一年同期升42%(梁嘉穎製圖)

騙案中最為人知的手法是網路騙案和電話騙案,其中涉及長者和騙取網上理財密碼的案件佔最大多數。騙徒的手法層出不窮,當中有不少市民都接收過不同類型的詐騙電話或訊息,甚至因誘騙而導致金錢損失。記者在旺角,採訪了20名市民,約九成受訪者都表示自己曾遇過詐騙,當中包括柬埔寨求職訊息、衛生署電話通知等,其中最多的騙案則是高薪騙案。受訪者黃先生指,騙案形式多樣,主要涉及金錢詐騙。黃先生又認為,不少受害人都是為勢所迫,或者缺乏資訊去分析真偽,而騙徒成功往往是看中人性「貪心」的弱點,他指出提高個人防範意識最為重要。

學生墮刷單員騙案失逾一萬元

受害人歐小姐提醒大眾勿輕信網上可「搵快錢」的訊息 (杜文婷攝)

刷單騙案亦成本年求職騙案主要手法,騙徒聲稱招聘訂單處理員,要求受害人假扮買家,提升網店銷量,受聘人需按指示倒貼付款買貨,將款項存入騙徒的銀行戶口,便可賺取佣金回報。當款項存入其戶口後便不翼而飛。由於「刷單」工作無門檻,疫情下吸引了一批待職人士參與。騙徒使用的手段千篇一律,以標籤「在家工作」、「高薪工作」等誘餌,待苦主墮入陷阱,哄騙他們轉帳金錢,最終失去聯絡,令受害人蒙受巨額損失。歐小姐,今年20歲,是一名學生,表示曾經成為刷單騙案的受害者,涉及被騙金額一萬六千元港幣。騙徒自稱是公司職員,要求事主墊付貨款購買指定產品,然後在下一次的交易中將能取回上一交易的本金和賺取佣金。然而,隨著交易的次數愈來愈多,每次需要墊付的金額也越來愈高,直至受害者沒有能力墊付新一次的代墊金後,對方便會告知若不能完成最新一次的交易,先前墊付的金額便不能退還。歐小姐表示是次事件對她帶來很大的影響,令她在日後用錢的時候變得更謹慎。她亦提醒大家,不要輕易相信網上聲稱能「搵快錢」的方法,要踏實工作賺錢。

隨電子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和騙徒比以往更聰明,政府提防騙子的勸喻及現行反詐騙政策未見成效。陳韻雲律師行盧展康律師表示,儘管可以在法例上即時要求禁制令,要求銀行停止轉賬,但某些例子是騙徒借用受害者戶口作非法行為,或是騙徒得手後,迅速將款項轉走,令警方追查有很大挑戰,追溯騙徒源頭亦比較複雜及困難。而政府提防騙子警告訊息的傳遞平台較單一,港人亦較少注意此類型訊息,較多傾向在新聞報導大型騙案後才會稍作留意,或許太遲。

料騙案逐年持續上升  警務處前助理處長籲市民慎防虛假訊息

另外,警務處前助理處長盧奕基向本報表示,過去20多年,香港的整體罪案率大致上持續每年輕微下降的趨勢,但是詐騙案件持續增加。主要原因是騙案手法五花八門。除了上述提及個人利益被蒙騙之外,亦有騙徒冒充親友向接收訊息者求助,當騙案牽涉家人,受害者就會緊張,很容易被騙徒掌握心態。盧奕基估計基於疫情影響,加上電子產品,包括手機和互聯網滲透民間,相信這類案件會持續氾濫。他亦呼籲市民,應該慎防虛假訊息,不要輕易支付款項或透露個人銀行資料,如收到可疑訊息謹記即時向相關親友、政府部門,或相關機構引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