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兆崎視成爲全職運動員為目標,冀爭更多出賽機會(吳天悅攝)
記者:吳天悅 余蔚琳
港足接連取得佳績,全城掀起足球狂熱。面對日復日的訓練,有港青球員坦言「兼文兼武」之路並不易行。不過,即使全身投職競技場,訓練場地不足亦成職業球員面對的一大挑戰,本港體育發展或仍存阻力。
曾代表本港青年隊出戰「亞青盃」外圍賽,現時效力標準流浪的22歲門將盧兆崎,在完成中學文憑試後即嘗到球會試腳跟操,職業生涯由獲球會簽約正式開啟。這位香港大學二年級生每日遊走在球場及校園「兩點一線」,卻直言從未後悔,並以成為全職運動員為目標,爭取更多出賽機會。
作為學生運動員,盧兆崎坦言少不了面對學業、訓練、前途等各方面壓力和挑戰。「時間管理好重要,當然需要犧牲一些東西,更多專注在運動及學業,休息和玩樂的時間則會減少,需要取捨。」
他表示,運動員轉為全職訓練更能有助提升水平,即使每日面對「早上練完波再上課,夜晚再繼續訓練」的時間表,都從未打算停下腳步,希望力爭更多出賽機會追尋更高目標。
對於本港全職運動員的發展前景,盧兆崎認爲際遇及退役後方向或屬本地運動員最大的憂慮之一。因運動員職業生涯較短,給予大眾「不穩定」的印象,期望政府可為運動員轉型提供更全面的支援。他又指出,目前首要是做好自己,並感謝球會給予機會,又寄語學生運動員不要輕易放棄。
亞運代表林樂勤:足球帶給我人生所有
同是本港運動員,已經成為全職足球員的林樂勤表示,訓練時數受制於場地數量,不足以應付職業足球隊的恆常訓練。
林樂勤自幼受父親薰陶,夢想成為職業足球員。如今夢想成真,代表本港出戰今屆亞運四強。他稱:「人生中所有東西都是足球所帶給我的」。
港足在今屆亞運錯失獎牌,雖然創下歷史四強佳績,政府亦不會給予額外資助。林樂勤認為,先有獎項再有資助是本末倒置,窒礙香港足球員走上頒獎台。 另外,由於職業足球球隊不隸屬於香港足球總會,即使政府撥放資金予足總,足球員亦未能受惠,質疑政府「錢用了,但有沒有用在正確的地方」 。
林樂勤提到,港足水平早於數十年前曾能夠與日韓球隊持平,甚至更高一班,惟現在卻被反超,主因是政府投放資源不足,缺乏場地供職業球隊練習。他提到,姑且不論人造草對足球員的影響,光是場地數量及租用時數已經嚴重不足。他希望康文署場地每節租用時段增至三小時,或執行方面可以更鬆動,如下節沒有人租用,不要趕走上一節的使用者。
港泳健將訴説「兼文兼武」之路 陳栢軒:「捱過了就海闊天空」
「原先是陪哥哥去練水,怎知一游就是十多年。」港隊游泳代表,理工大學泳隊隊長陳栢軒憶述運動生涯的展開。加入港隊訓練的十年間,陳栢軒曾參與多場大大小小比賽,遠至赴往北非、俄羅斯等地,與各國世界級選手競技交流,陳栢軒形容游泳帶來的收穫無與倫比。
對於學生運動員要同時應對學業及體育雙軌發展,現時就讀大學二年級的陳栢軒認為,大學學習環境相比中學時期已相對輕鬆,他指出,正因現時上課時間較為彈性,對學生運動員而言自律要求更高,「經常要定deadline(限期)給自己練水,進步與否很視乎紀律。」
日常讀書上課對許多學生而言是平常事,但對學生運動員而言卻有所不同。陳栢軒憶述,早前曾代表港隊赴泰國出戰比賽,「老師都很體諒支持,(比賽)回來後課堂有不明白的都會解答,有需要又會補課。」他坦言,學業運動要兩者兼顧並非易事,幸得家人一直支持:「捱過了就海闊天空。」
與本港運動員普遍遇到的問題一樣,陳栢軒認爲,現時港隊集訓主要在體育學院及灣仔游泳池進行,場地仍不足。「尤其年輕運動員越來越厲害,進步好快」,他期望政府可加大資源於年青運動員身上,例如增加場地支援,讓更多有潛質的學生得到訓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