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倬樑 李澤浩 鍾瀚霖
傳統以來,滑板往往被視為一種壞孩子運動,充斥著負面形象。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雖然東京奧運結束,但今屆新增的滑板比賽卻被譽為最能體現奧運精神「和平、友誼」的項目,贏盡了全世界的心,引起各方關注。這種充滿街頭文化的運動,亦慢慢滲入香港社會,再度掀起一場「板仔、板女」熱潮。
與眾不同的運動
作為最為人熟悉的香港滑板代表,陸俊彥(俊仔)由過去一名「讀書不成」的年輕人,到受朋友慫恿,抱著「新嘗試」的心態,至今已踩了滑板21年。他中途曾轉踢足球,但總是時常掛念著滑板,漸漸地,滑板也成為他生命一部份。「我踩板的原因非常簡單,只為開心和得到滿足感,父母也是從不反對,因為他們從未見過我做事那麼專心,所以也讓我自由發揮,參與不同比賽,更憑藉努力贏得全國賽頭三名。」俊仔憶述以前的經歷。
「儘管體院內沒有滑板訓練場,機制無法配合,港隊出現斷層情況,導致香港與其他國家水平愈拉愈遠。」可是俊仔卻笑言,身為受薪精英運動員,亦會繼續去體院接受物理治療,和使用一下那些昂費的醫療儀器,例如加快回復速度的純氧倉,以維持自己出賽實力。
風氣盛行 全靠奧運會圓滿落幕
今屆東奧滑板項目順利舉辦,滑板已給予大家一個正面印象,尤其讓更多思想保守的亞洲地區小朋友參與其中。俊仔表示:「雖然未必能強迫我的學生達到專業比賽水平,但望見那位13歲已取得金牌的日本運動員(西矢椛),相信能成為大家的榜樣,明白花式(Trick)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努力不懈地嘗試,才能掌握箇中技巧,從中學習到永不放棄精神,堅守自己信念。」
他續指:「或許,現在香港仍然有很多人踩滑板,享受這項運動所帶來的樂趣,但我們的社會往往有著急速變化,自己亦期待全面開關之後熱潮能持續,讓滑板逐步成為主流運動,達到普及效果。」另外,為進一步減少市民對滑板文化的偏見,並宣傳它的可能性,俊仔覺得無論之後需要拍攝廣告或成為網上意見領袖(KOL),他都會盡力做好,希望透過不同渠道介紹這項運動的特色。不過他坦言,要仿效相鄰的內地,又或運動文化蓬勃的美國,就需要更多公司及組織的贊助,興建和改建更多滑板場地,發掘有潛質的運動員,才能促進整個產業發展。
由於年輕人很容易受他人看法影響,難以擺脫社會枷鎖,俊仔寄語大家:「享受當前一切,所有好事情都會隨之而來,保持正面心態,就能塑造獨當一面的風格,相信有一天靠實力可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就是『板仔、板女』應有的態度。」
成為潮流推動力
雖然滑板運動要在香港完全普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東京奧運無疑是讓滑板運動登上大雅之堂的最大推動力。這次奧運中,當時年僅13歲,來自日本的西矢椛就成功在女子街道賽中奪得金牌。
西矢椛來自大阪,受哥哥影響,自五歲起經開始接觸滑板運動,每日均在公園花上最多五小時練習滑板。在奧運之前,她已經在其他世界賽嶄露頭角,奪得不少獎牌,也下定決心要成為世界知名選手。
除了西矢椛,其他滑板選手普遍都年紀輕輕,在西矢椛所參與的女子街道滑板項目中,三名奪得獎牌的選手都只有十三至十四歲。此外,滑板比賽中發生的點滴也值得提及,特別是選手們互相鼓勵扶持的畫面常常出現,當有選手跌倒時,更有其他選手上前鼓勵,這種體育精神,是奧運比賽場上較少出現。
家長:滑板讓小朋友學會不放棄
雖然仍有些人對滑板運動抱有負面印象,例如會「教壞小朋友」、甚至令小朋友染上不良習慣,但雷先生及雷太並沒有因而禁止兩名兒子玩滑板,他們更認為,這運動有助孩子學到人生道理,不輕易放棄。眼見小朋友喜歡滑板運動,又有一定勇氣,於是放手子女繼續。雷生雷太又表示,兒子本身喜歡滑雪,但受疫情所限,只能留在香港,因而增加了接觸滑板的機會。
疫情無礙「板仔、板女」興致
在第五波疫情下,幾乎所有遊樂及康樂設施都需要圍封,政府及私人滑板場亦不例外。同樣是滑板愛好者的區小姐表示,場地關閉對於她日常練習並沒有造成太大影響:「我比較少去滑板場練習,因為技術不太精湛。而滑板最大好處是只要有空地就可以練習,所以通常選擇在家附近的空地。如果閒時想挑戰極限,亦會選擇在單車徑長途練習。」
添滑板項目 增身份認同
當問到初時會接觸滑板運動的原因,區小姐表示:「一開始接觸滑板是因為疫情下不能夠到處旅遊,同時很多娛樂場所關閉,令我生活變得十分枯燥。但偶然留意到滑板成為近年潮流,朋友亦願意陪伴練習,因此驅使自己喜歡滑板。」她亦指出,東京奧運新增了滑板項目,令她更加著迷於這項運動:「身邊有不少人認為,滑板只是單純的街頭文化。但經過去年東京奧運,更多人認同滑板是一個運動項目,這個轉變令我對自己成為滑板愛好者的身份,感到更加自豪,並推動自己多加練習。」
本港滑板配套落後 板友倡翻新舊板場
隨著滑板運動的熱潮在港蔓延,愈來愈多市民開始積極參與滑板練習。但坊間有評論認為,香港缺乏正規滑板場,而且部分場地位置偏遠,因此,有不少人為了方便,會選擇在單車徑或行人路等不恰當的位置練習,與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衝突。滑板愛好者區小姐反映:「我知道在行人路或單車徑練習滑板並不妥當,但是有時候家附近的滑板場實在太擁擠,很容易因為與其他使用者碰撞而受傷,所以我都儘量選擇深夜人流少的時份才在單車徑練習滑板,減低對道路安全影響。」
留意到本港滑板配套需求大增,半年前區議會提倡在大埔海濱公園增設極限運動場,為市民提供更多的滑板場地選擇。並且希望透過增設中階難度場地,改善市民及滑板初學者在不恰當場地練習滑板的情況,推動滑板在港更普及化。亦有私人機構趁著滑板熱潮,在商場搭建限定滑板場,嘗試吸引更多市民參與這項運動。
除了增設合規格的場地外,俊仔亦希望,政府能投放更多資源在翻新舊有滑板場地,「現在香港擁有足夠的滑板場地,但使用率一直低迷。因為場地欠缺翻新,而且部分不符合比賽規格。作為香港運動員,我希望香港能夠建設更漂亮而且符合規格的滑板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