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澄儀 吳櫻檸 劉婉婷
隨著第五波疫情消退,本港經濟漸見改善,一度受重創的飲食業,亦見起息,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飲食業五月份現時動向指數報58.4,較四月份56.7有所回升,其他界別如商業服務以及進出口貿易都有所改善,可見隨著限聚令放寬,個別行業經營情況出現轉機。

疫情一度肆虐 飲食業市道漸見回穩

在第五波疫情影響下,本港經濟曾再受衝擊。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1月中小企業務收益現時動向指數,各行業都呈下跌趨勢,飲食業收益現時動向指數一度有超過一半跌幅,按月由47.8點跌27.8點至20點。然而隨著疫情受控,多個行業在五月份表現出現反彈,包括飲食行業。

數據又顯示,較早時由2021年初(1月至3月)開始,政府統計處有關食肆收益的指數曾顯著反彈。中式餐館由84.9點上升33.5點至118.4點,非中式餐館上升19.9點至123點,快餐店上升11.6點至107.7點,酒吧和雜類飲食場分別上升107.4點和7.2點至131點及110.3點。

面對當時重回正軌的營業額,飲食業界當然希望捉緊新年的機會,以舒緩疫情帶來的經濟負擔。然而,第五波疫情來襲,政府再度收緊社交距離,由4人變2人,再由2人變禁晚市堂食,加上疫苗通行證的政策實施,食肆難免未能跟上政策變化。受訪酒樓的副經理指:「第五波疫情前,餐廳生意額最差有六百萬一個月,但在疫情的影響下,曾出現只有二至三百萬情況,新年期間亦得一至二百萬的生意額。」另外,香港飲食業職工會聯合會亦曾訪問501名工友,當中逾八成人(81.5%)表示,公司有受疫情影響而結業或縮短營業時間等,以圖減輕開支。

隨防疫措施變動 食肆急削減開支

防疫措施收緊下,為填補營業額的損失,餐廳選擇在員工身上節省開支。不少食肆曾以裁員或者放無薪假的方式應對這次疫情。受訪酒樓的副經理指出,公司一度以裁減一半人手以及每月二至四天的無薪假以維持營運。另外,位於元朗一間火鍋店都曾經放無薪假代替裁員。原本樓面至少要五位員工,疫情嚴峻時卻只有兩位員工「一腳踢」,由落單、出餐、顧客服務、結帳,以至包裝外賣都由兩人一手包辦。員工工作量增加,而薪金又因為要放無薪假期少了三份一。有員工表示,在疫情下仍能工作已是不幸中的大幸。

政府政策 短暫減緩飲食業壓力

之前疫情形勢嚴峻時,限聚令收緊對飲食業的營運一度增添壓力。對此,政府容許相關行業申請防疫基金,根據食肆規模向各個食肆發放五萬至二十五萬元的一次過資助,此項計劃預計惠及超過一萬七千間餐飲處所。此外,合資格持牌餐飲處所可額外申請兩萬五千元的一次過資助。

據悉,食環署的第五輪「抗疫資助」自1月17日已開放申請並陸續發放。截至1月27日,已收到約一萬六千宗申請,已發放約三點二億元資助。政府資金的資助能夠緩減各個食肆的經濟壓力,同時有助降低失業率。

疫情下 自救靠外賣

基於較早時嚴謹的限聚措施,市民在疫情第五波時曾減少在公共場合用餐,取而代之的是在家煮飯和買外賣。餐廳配合疫情推出不同優惠,其中,元朗一間火鍋店推出堂食六八折、外賣七八折優惠吸引顧客。火鍋店經理表示,即使推出接近半價優惠,亦難以吸引客人,原因是受限聚令影響,顧客需分枱而坐卻步,加上當時暫停晚市供應,而打邊爐用餐時間較長,市民很少會選擇在午飯時間光顧。單靠堂食,生意慘淡。而外賣正是餐廳的另一出路,疫情下選擇外賣的市民增加,撐起了餐廳的營業額。餐廳除了推出折扣,亦有與外賣平台合作,以及提供WhatsApp下單服務吸引顧客,以渡難關。

餐廳推出外賣優惠迎合市場(劉婉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