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麗怡 白可而 林明達 留蘊約
在新冠疫情下,本港幼兒教育行業面臨前所未有挑戰。期間,移民潮出現、2021年更創新低只有 3.7 萬人出生導致適齡學童人口下跌,加上幼稚園縮班甚至殺校潮,近半受訪幼稚園反映報讀學前班人數減少,平均下跌四成;據教育局資料,本港近期出現一個學年有 17 間幼稚園停辦情況。幼兒教育行業萎縮,市場對幼師需求相應下降,就讀幼教的學生找工作機會難度大增。在讀幼教學生,以及業界人士均認為,要在幼教行業生存,必須擁有多項技能傍身,同時冀望得到政府適切支援。
面對困境須增值 學習新媒體製作
面對幼教行業前景不樂觀,應屆畢業生林同學及在讀生陳同學都認為要突破困境,必須有多項技能傍身。她們指出,因疫情關係,大部份幼稚園需要應徵者擁有幼兒教育知識外,亦要懂得拍攝、剪接和使用電子設備等技能以應付網上教學。故此,她們認為有需要學習新技能或進修以面對未來挑戰。此外,她們亦計劃學習畫畫、音樂、藝術治療以及進修特殊教育,以增強競爭力。
資金週轉困難重重 幼兒教育寸步難行
另外,教聯會早前調查顯示,有超過 7 成半幼稚園在疫情下財務情況出現困難,當中一成幼稚園表示,目前學校儲備只可應府本學年營運,有一成受訪幼稚園表示,短期有機會停辦,反映幼兒業界的困境 。
從事幼教行業 30 多年的楊主任坦言「疫情期間因為資金不足,裁減了兩位老師。」而聘請新老師方面,因為資金限制而無法選擇年資深的老師,只會選擇聘請薪金較低的助教,工作量與其職位不成正比,工作量如同全職教師,但卻是助教薪金。
據楊主任解釋,除了本身資金收入來源縮減所導致的問題,幼稚園營運資金主要是來自學費以及興趣班收入。而因為疫情所限,停課導致學費以及興趣班收入減少,因此增加幼稚園經濟壓力。綜合上述面臨的種種情況,楊主任慨嘆:「我從事這行業三十多年以來,從未遇過如此差的情況。」
幼稚園供過於求 新一代幼師何去何從
現讀大學四年級的幼教系學生李同學,對幼教行業未來幾年前景都不太樂觀,她指出,相比疫情前,本港幼稚園或學前班的收生人數一直很多,聘請老師的數目亦較多;但現在出現移民潮,出生率及收生率不斷下降,幼教老師職位難免減少。李同學又表示,受從事幼兒教育的母親影響,她從小便嚮往成為幼教老師,但對面目前狀況令她感到前路甚具挑戰。
應屆畢業生林同學則表示:「未來幾年出生率都不會上升,對行業前景不抱希望。」
她表示,當初選擇報讀幼兒教育,是因為喜歡跟小朋友相處,而且幼兒教育是個熱門科目,憧憬將來畢業工作機會較多。但疫情的出現,這些支持她選擇從事幼兒教育的因素都改變了。她表示,求職期間發了過百封信,只有數間院校給予面試機會,而且每間面試院校都說暫時只會聘請教學助理。最後,她花了大概 2 至 3 個月時間成功找到第一份全職工作,但她受聘的職位並非幼教老師,而是教學助理。
業界人士認為政策援助欠缺彈性 難以解決問題
楊主任表示,政府對幼稚園的資金援助政策欠缺彈性。面對公營幼稚園政府只會收取象徵式 $1 租金,而楊主任現職的政府資助式幼稚園租金卻月計 70 多萬元,對於本身已經難以營運的幼稚園來說是一大支出,但政府所提供的資助劃一,沒有因應不同類型的幼稚園而提供不同援助方案。根據規定,政府派發的營運資金必需以六四比例劃分,當中六成為老師薪金支出,四成為學校營運支出,即使任何一方有剩餘資金,亦不能撥去另一方,安排欠缺彈性。
有見及此,楊主任建議政府務必重新檢視長遠幼稚園教育政策,制定以及提供短期的適切支援和協助,讓香港幼教走出困境。